课件编号1501787

吉林省长白县第二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日期:2024-06-0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5次 大小:53487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吉林省,长白县,第二,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
  • cover
命题人:范为云 注: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7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3分,共78分) 1.(2013·广东东莞检测)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等众多配套措施的农艺体系。这一“农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  ) A.千耦其耘   B.男耕女织 C.精耕细作 D.集约经营 2.在我国南海某处打捞起来的古代沉船中,发现了大量白瓷、青花瓷、珐琅彩等瓷器。请推断,这一沉船事件可能发生在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清朝 3.(2013·课标全国Ⅱ,25)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  ) A.中央集权弱化 B.流民问题严重 C.土地兼并缓和 D.自耕小农衰退 4.(2013·安徽文综,12)下图是据有关资料绘制的汉唐间安徽境内水利兴修统计示意图。它反映了这一时期(  ) A.安徽农业生产居全国领先水平 B.安徽农业生产总体呈发展态势 C.长江流域为农业生产重要区域 D.我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5.清人陶煦在《租核·推原》中写道:“金宝庐舍,转瞬灰烬,唯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在当时看来,形成上述观念的根源是(  ) A.重农抑商 B.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D.商品经济的繁荣 6.如果你生活在唐朝的都城长安,你可能看到的景象有(  ) A.人们使用“交子”购买商品 B.在瓷器店看到了精美的珐琅彩瓷器 C.一些贵族官僚到柜坊储存金银财物 D.长安城中坊与市的界限被打破 7.(2013·津文综,2)“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了麻。”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  ) A.政府的大力推广 B.棉纺织技术的改进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棉花成为经济作物 8.(2013·福建文综,15)《唐六典》记:“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新唐书》载:“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长矛)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技。”这表明唐代工匠(  ) ①频繁更换工种 ②长期在官府作坊干活 ③职业是世袭的 ④是临时工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9.下列瓷器是古代中国陶瓷业发展历程的缩影,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青瓷     ②白瓷 ③彩瓷   ④珐琅彩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①④②③ D.①③④② 10.《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财产轻便),其产约则轻(容易)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  ) A.民贵君轻 B.重农抑商 C.施行仁政 D.闭关锁国 11.明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A. 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 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C. 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 D. 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12.历代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缓和农民与地主阶级间的矛盾 B、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C、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 D、减轻农民负担 13.清朝曾规定:第一,严禁火药、铁器外销。第二,夷商到岸必须起缷武器。第三,不准夷商购买中国书籍、学习中国语言文字。这些规定不能反映清政府(  ) A.限制对外贸易 B.对西方持防范态度 C.禁止对外贸易 D.以天朝上国自居 14.(2013·江苏常州检测)1492年,哥伦布率三艘帆船起锚西航,议定的条件是哥伦布若在东方开疆拓土则可任当地总督,但土地财富的十分之九要归西班牙王室。由此可见探险远航的本质是(  ) A.拓展生存空间 B.延伸贵族王权 C.殖民掠夺活动 D.奴役他方民众 15.(2013·北京西城期末)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