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02665

安徽省当涂县石桥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日期:2024-05-1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7次 大小:16277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安徽省,当涂县,石桥,中学,2013-2014,学年
  • cover
第1卷 阅读题(66分) (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鲁迅”在教材中也应与时俱进? 孙玉良 ①被誉为“民族魂”的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被删减的消息引发各界热议。支持删减者拿出“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的顺口溜做论据,反对删减者认为鲁迅精神到什么时候也不能丢。 ②双方争执不下,让编教材的老师们好生为难。依我看来,鲁迅的文章,删点为妙。鲁迅是生活在上世纪早期的人,虽然是“白话文学运动的健将”,但毕竟是旧社会走过来的人,又曾在日本留学,文风难免古风萦绕,中西夹杂,拗口难懂。不只学生看了如吃“摇头丸”,就是老师们讲起来都觉得头疼。删除一点这样的文章,可能师生们都会拍手称快,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③但鲁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硬汉”代表,毛主席就说过“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删了鲁迅杂文,换了金庸的武侠小说,会不会无意识中让祖国的花朵们误入迷途? ④鲁迅不是常青树,但他的精神是不朽的,所以至今被人们深深地怀念。中国有个古老的新词,叫“与时俱进”。对于鲁迅的文章,照抄照搬,“拿来主义”,是不是违背了先生的初衷?我们学的是鲁迅的精神,而不是他夹杂着日式表达的拗口白话。在教材中删除鲁迅的原文,难道不能用新时代具有鲁迅精神的文章“取而代之”? ⑤新时代有没有活着的“鲁迅”?我看肯定是有的。否则鲁迅逝世了,中国岂不真的折了“脊梁”?当今社会拿着“匕首投枪”,对不平、不公、不正大声痰呼,叹国人之麻木,怒国人之不争的大有人在,针砭时弊的好文章也比比皆是,编辑们选用他们的文章编入教材,既继承鲁迅之精神,又克服晦涩难懂之弊端,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 ⑥邓小平说:发展才是硬道理,“鲁迅”在教材中也应与时俱进。把鲁迅当成权威,放进“神坛”,本身就是对鲁迅的污辱。依我看,世上的千里马不少,只是有些人迷信权威,没有伯乐的眼光罢了。真正继承鲁迅精神,是善于发现、继承鲁迅衣钵的人,而不是硬着头皮念鲁迅创造的“三字经”。 2.下列各项中,对于“鲁迅作品”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鲁迅作品被誉为“民族魂”,一些人认为中学语文教材删减鲁迅作品会丢掉鲁迅精神。 B.从“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的顺口溜中可以看出鲁迅文风晦涩难懂的一面。 C.鲁迅是“白话文学运动的健将”,教材选编他的作品是为了学习他的白话语言。 D.“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的这句话不仅对社会发展适用,对鲁迅作品在教材中的选编也非常适用。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如果我们太相信权威而把鲁迅放进“神坛”,这是对先生的一种污辱。 B.“鲁迅”在教材中也应与时俱进,可用其他针砭时弊的好文章来代替鲁迅文章进入教材。 C.毛主席十分赞赏鲁迅,说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方向。 D.硬着头皮念鲁迅创造的“三字经”并不能真正继承鲁迅精神,真正继承鲁迅精神的,是善于发现、继承鲁迅衣钵的人。 二、(3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 少时家贫,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陈涉起而王陈,立魏咎为魏王,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说魏玉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 平遂至修武降汉。其后,楚急攻,围汉王于荥阳城。久之,汉王患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