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045295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6.4小数的性质 教案

日期:2024-06-03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3次 大小:4147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性质
  • cover
《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小数的性质》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67—68页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小数认识上的总结提升,没有新知识点。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经历小数性质的发现和概括过程,能灵活运用小数的性质进行数的改写。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认识小数的性质的过程。 2.知道小数的性质,理解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的道理。 3.在观察、比较和归纳等数学活动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感受数学结论的合理性。 教学重点: 经历认识小数的性质的过程 教学难点: 小数性质的归纳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米尺、正方形纸、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1、谈话: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数的王国里有许多神奇的现象,如不起眼的“0”,表示什么意思?(一个也没有)别小看这个“0”,它的作用可大着呢。看,在整数5的末尾添上一个0,这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添上两个0呢?(屏幕依次出示一组数:5,50,500)我们再从右往左看,500去掉一个0,发生了什么变化?   2、引发猜想:如果在一个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又会怎样?猜猜看。(学生自由发表,可能出现两种意见:(1)受整数末尾添“0”的思维定势,认为小数大小也会随之变化。(2)由钱数等生活经验认为小数大小不变)   谁的猜想正确?那么我们一同进入探讨乐园进行学习吧吧!   [设计意图:从对“整数末尾添上或去掉‘0’引起大小变化”的思考,进而引导学生关注小数末尾的0,引发猜想。此时的猜想是一种直觉思维,可能两种意见谁也说服不了对方,目的在于通过冲突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二、引导探究、自主建构 (一):数据比较: 1、(电子白板出示例题)把5分米、50厘米和500毫米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 2、全班交流,重点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学生、教师进行评价)。 板书如下:5分米=0.5米 50厘米=0.50米 500毫米=0.500米 [设计意图:这里选取单位换算题材作为研究对象,让学生回忆长度单位进率及换算时小数的形成,感受小数末尾0,让学生感知数学的魅力,极大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3、师:在米尺上找出5分米、50厘米、500毫米,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小组交流、评价、总结) 师板书:5分米=50厘米=500毫米 0.5米=0.50米=0.500米 师:观察上面的的三个小数有什么特点?使学生初步体验小数的末尾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十分位上都是5,只是5后面0的的个数不同,或小数末尾的0不影响小数的大小或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设计意图:“为什么0.5米=0.50米=0.500米,小数依然相等?”这是学生思维受阻、理解较为困难的地方。借助直观的直尺和小数计数单位等相关已有经验,学生能发现0.5米、0.50米和0.500米之间的关系,这就为小数性质合理性的体验提供了另一素材。通过引读使学生体验小数末尾去掉0和小数大小的关系。这就为下一环节的总结概括作了必要的认知准备。] 师:同学们,你们爱画画吗?(爱)下面我们按照要求完成下个活动。 (二)、直观比较: 1、学生拿出正方形卡片,说一说每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了多少份。 2、然后让学生用涂色来表示0.3和0.30。完成后,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师:把本组的发现写在卡片下面,(小组讨论交流。班级展示)师:那么小数由0.3到0.30你看出什么变什么没变,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平均分的份数变了,即小数的计数单位变了,而阴影部分的大小没变,得出0.3=0.30) (引导总结小数的性质,学生说不准确教师点拨) 师:请同学们分析一下这个性质,它的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也就是说,这个性质在什么条件下成立? 理解这一性质时,有两点同学们一定要弄清楚: (1)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