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5059734

【核心素养目标】川教版七下 第7课 认识隶书 教案

日期:2025-05-18 科目: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7次 大小:471789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核心,素养,目标,教版,七下,7课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书法教案(第7课) 教学版块(课题) 认识隶书 课时 40分钟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了解书法的重要性,晓知并学习古代名人学有所成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艺术之感情和奋发向上的信心,从小养成喜好、爱好艺术的良好习惯,既学本领,又学做人。语言应用:学生了解隶书的产生、起源及发展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思维能力:学生重点学习汉隶代表作品《曹全碑》。审美创造:不同方式的教学,培养学生的书法审美能力,逐步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内容 学生了解隶书的产生、起源及发展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重点学习汉隶代表作品《曹全碑》。让学生练习例字。 教学重难点 例字的写法 学具准备 笔、墨、纸、砚、书法作品 教学过程 利用点名册点名,将未到的学生及时作记录。一、引入课题东床快婿东晋太尉郗鉴有个女儿,才貌双全,郗鉴对其疼爱有加,眼看到了出嫁年龄,郗太尉就派人到丞相王导家为女儿选对象。王家是名门望族,府上的后生都很优秀, 一听说郗太尉要为宝贝女儿选女婿,个个打扮一新出来相见。 唯有一人躺在东院书房靠东墙的一张床上,坦腹仰卧, 无动于衷。郗鉴闻讯后说:“这个东床上的年轻人不做作、很豁达,正是我要找的女婿呀!”遂将女儿嫁给了他。此人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书圣”王義之。“东床快婿” 一词即由此而来,成为理想女婿的代称。 二、课程新授1、书艺名胜薛涛井位于四川成都望江楼公园内,为明代遗迹。薛涛井井台为石质圆形莲花台座,有石盖,井口呈八边形,井口径为0.75米。清康熙三年(1664年),成都知府冀应熊在井后牌坊题写苍劲有力的“薛涛井”三个大字。该井也成为后人纪念、凭吊唐代女诗人薛涛的重要遗迹。2.认识隶书隶书产生:隶书,一般认为是在篆书基础上产生的汉字书体。通常的说法以《汉书·艺文志》、《说文解字·序》为代表,认为隶书产生于秦代,应付官狱事务之繁忙,将小篆简化。它把小篆加以简化,变匀圆的线条为平直的笔画、字形变圆为方、笔法变“连笔”为“断笔”,更便于书写。隶书起源:隶书起源于战国,成型于秦代,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风格由最初的庶民化渐渐演变出庙堂风范。汉代碑刻以隶书为主,但碑额(即碑头)文字多用篆书。隶书分类:根据其书体特征和风格倾向,可分为雄强朴拙类:如《张迁碑》《鲜于璜碑》《衡方碑》《张寿碑》等;典雅灵动类:如《礼器碑》《史晨碑》《乙瑛碑》《张景碑》《孔宙碑》《曹全碑》《仓颉庙碑》等;复古多变类:如《夏承碑》《祀三公山碑》《鲁峻碑》等。总体而言,汉隶的字形一般为扁方, 上下紧缩,而左右撇捺之笔则尽量舒展,形成横势,行笔擒纵交错、收放自如。(《礼器碑》)(《张迁碑》)3、认识《曹全碑》《曹全碑》,全称《郃阳令曹全碑》,又称《曹景完碑》。东汉中平二年(185年)十月立。碑高约272厘米,宽约95厘米,两面均刻有隶书铭文。碑阳19行,每行多为45字;碑阴分5行,每行字数不等。明万历初于陕西邵阳县(今陕西合阳)出土,现存于西安碑林博物馆。《曹全碑》是汉代隶书的代表作品,结构匀称,风格秀丽,字形优美洒脱、端庄沉静,代表了汉隶飘逸秀美的风貌,被称为汉隶之神品。碑文讲述东汉邰阳县令曹全的家世及生平功绩,并从侧面记述了汉末黄巾起义这一历史事件。《曹全碑》石质坚硬致密,刻工精良,是现存汉碑中保存汉代隶书字数较多的石刻,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曹全碑》)知识拓展:陆游书法陆游书法道严温润、纵意洒脱,具有动态美,充满生命力,其沉雄郁勃之气,寄托着饱受精神压抑而欲一吐为快的强烈感情。陆游的楷书代表作有《焦山题名》《重修智者广福寺碑记》,皆雄强厚重、道逸强健。他的行书代表作《怀成都十韵诗》点画厚重不失灵动,轻灵之处不显单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