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062402

34.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电子备课教案第六单元《乘法分配律》(表格式)

日期:2024-06-26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2次 大小:1871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单元,格式,乘法分配律,第六,苏教版,教案
  • cover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电子备课教案第六单元《乘法分配律》(表格式) 序号:34 教学课题 乘法分配律 课型 新授课 本课题教时数: 1本教时为第 一 教时 备课日期 4月9日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乘法分配律,通过计算说理,理解乘法分配律。 2、让学生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规律的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培养学生联系现实问题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和概括规律的学习态度,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性和普遍适用性,获得发现数学规律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自主发现并理解、交流乘法分配律 难点:自主发现并理解、交流乘法分配律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 教学过程: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出示情境图:商场里 短袖衫 裤子 夹克衫 32元/件 45元/条 65元/件 你还知道了什么? 二、学习新知探索规律 王阿姨一共要付多少元呢 你能帮王阿姨算一算吗?巡视 学生独立审题解题。 指名不同解法的学生板演 要求说明算式中每一步计算的意义 (1)65×5+45×5 (2)(65+45)×5 =325+225 =110×5 =550(元) =550(元) 追问:黑板上的这两种解答方法不同在哪里? 这两个算式能写成等式吗 为什么 出示算式并指名填写 (65+45)×5=__×__+__×__ 2。类比展开。 To (1)谈话:老师也想为二、三年级领跳绳,二年级有3个班,三年级有5个班,你还能用两种不同的 综合算式求出二、三年级一共要领多少根跳绳吗 请列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 板书:(3+5)×24=3×24+5×24。 (2)谈话:像这样的情况(两边相等)是偶然的巧合还是必然的规律呢 等式两边有什么相同的地 方 等式里面是怎么体现出来的 像这样两边相等的式子,比一比,看在1分钟内谁写得多。 学生举例,组织全班交流。 (3)选择性地进行板书,验证结果是否相等。 3。体验感悟。 (1)谈话:看来,这种情况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存在着必然的规律。小声地读一读这些算式,这中 。间隐藏着什么规律呢 G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发现的规律。 (2)谈话:通过观察,同学们或多或少都发现了一些规律。现在,我给大家提供一些应用规律写成 的等式,但还没有写完整,请你在□内填上数字,在○内填上运算符号,有争议的可以计算验证 课件出示教材第63页“练一练”第1题,学生完成。 (3)交流:谁来汇报一下 (4)谈话:你是根据什么规律填写的 4。揭示规律。 (1)提问:这样的等式能写完吗 写不完,怎么办 (2)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这三个数,你能用字母式子表示规律吗 学生交流,教师板书:(a+b)=a×c+b×C (3)谈话:同学们真了不起,今天我们发现的规律就是乘法分配律。(板书) 设计意图:对于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把重点放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方法的计算去完整地感知,对所列 算式进行观察、比较和归纳,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并举例进行验证。只有经过这样的探究活动,学生才 会真正有所体验,才能建构自己有意义的知识,用语言表达乘法分配律也就水到渠成 三、巩固应用 (-)预习答疑 如果两个数的和与另一个数相乘,可以把这两个数分别与另一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这其实 就是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二)教材习题 2、做教材第63页“练一练”第2题。 指名口答,要求说明理由 提醒第3小题,分析第4小题 3、“练习十”第6题 每小题两道算式有什么联系 哪一题计算比较简便 4、“练习十”第7题 指名阅读题目 指名口答算式,简单说联系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设计 1、基础作业:补充习题P48 1-6;同步P46 1-4; 2、拓展作业:同步 P46 5; 3、随班就读作业:补充习题P48 1-6; 观察情境图 互相交流信息 (王阿姨要买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