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065805

2023届高中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微专题交通运输、服务业区位理论 (共36张PPT)

日期:2024-06-17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1次 大小:183431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3届,PPT,36张,理论,区位,服务业
  • cover
(课件网) 交通运输、服务业区位理论微专题 1.桥梁建设的区位分析 (1)影响因素 ①气候:温度高低、降水多少、光照强弱、有无气象灾害。 ②地形地势:起伏大影响建设,成本高。 ③地质: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会产生破坏,水底淤泥也会影响地质条件;地质条件稳定,利于建设和运营。 ④水文:水深、水面宽度、水体流动、冰期、水体盐度。 ⑤生物:生物对大桥建设的影响;大桥建设要保护生物等。 ⑥社会经济:人口分布、经济发展、区域联系、资金、基础设施。 ⑦技术:材料、施工方式等克服自然障碍。 (2)可能遇到的困难 ①地质条件复杂,如地处板块交界处,多地震;地势起伏大,地表崎岖,多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②地形复杂,多高山峡谷,山高谷深。 ③高山、高原冻土广布,地基不稳,技术要求高。 ④气候复杂,多风沙、湿热、暴雨等恶劣天气。 ⑤水文条件复杂,如水域广、海水深、风大浪急、暗流汹涌,海水盐度高、腐蚀性强。 ⑥生态环境脆弱,容易加剧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生态问题。 ⑦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原料运输困难,运输成本高。 ⑧当地经济落后,资金不足。 ⑨技术落后,劳动力素质较低。 ⑩建设立交桥时,车辆通行密度大,轮船航运频度高,施工与交通相互影响大。 (3)新技术、新手段 技术或手段 原因或目的 以桥代路 降噪;避让良田,节约用地;减少对沿线城镇的切割;保证全封闭,保证安全性;减少环境破坏,保护野生动物的迁徙路线不被截断;克服冻土等不稳定地质条件,避免路基沉降 模块化预制拼装法 减少对工地地面、植被的破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预制构件不在工地生产, 现场只是进行装配式施工,减少粉尘、建筑垃圾等环境污染;不同预制构件可以同时在外地生产,缩短了施工时间;减少施工现场恶劣环境的影响 2.桥梁建设对区域的影响 (1)利:缩短运输距离,节省交通成本,缩短出行时间; 改善交通条件,增加道路的通行能力;带动沿线经济发展, 促进沿线资源开发;加强对外交流,有利于维持地区稳定。 (2)弊:影响生物多样性,造成生态破坏;造成环境污染。 3.桥梁在交通运输线路建设中的作用 可以从直达性、少占地、安全性、保护性几方面进行分析归纳。 (1)直达性:在交通线的布局过程中,会遇到沟谷、河流、海湾等天堑,如果选择绕过天堑会增加工程量和成本;如果选择架设桥梁越过天堑,则可直达,缩短里程,节省时间和投资。 (2)少占地:在平原地区修建高架桥,可以少占耕地;在城市交通拥堵严重、用地紧张的现实状况下,修建城市轻轨等高架交通,可以在少占地的原则下完善城市交通运输网,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 (3)安全性:在混合立体交通网中,桥可以与其他交通线错开,保证各交通线的运行安全。在泥石流灾害频发地区,桥梁可以预留泥石流通过的通道,保障交通运输安全。 (4)保护性:在生态环境脆弱地区,桥的建设可以减少对地面环境的破坏,减少对地面生物的影响,保证动物正常迁徙,保护生物多样性。 不同地区“以桥代路”的意义 (1)青藏铁路:保护生态环境,为动物迁徙提供安全通道;同时可减少冻土对线路的影响、减少对植被的破坏。 (2)京沪高铁:少占耕地,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减少对原来交通运输线的干扰;提高运行速度等。 (3)山区交通线:降低交通线的坡度,减少里程,减少运输时间;保证交通安全。 (4)喀斯特地貌地区:是因为喀斯特地貌不仅地形崎岖,而且它的受力强度弱,地质不稳,不能支撑起高速公路和铁路的高负荷和大压力,在道桥工程建设中会因岩溶而导致路基沉陷。 (5)东部地区:减少沉降,减少城市道路交叉,提高线路封闭性,节约土地资源;跨越江河湖海,避免弯道,避免起伏。 (6)城市中交通线:形成立体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