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北师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十二课北方的民族汇聚同步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敕勒歌》是南北朝的一首优美和谐广为传诵的民歌,它产生在( ) A.匈奴族 B.羌族 C.柔然族 D.鲜卑族 2.你同班4位同学在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争论,你赞同他们四个人中哪个( ) A.恢复北方农业生产 B.加速和促进北方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C.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D.巩固鲜卑贵族对黄河流域人民的统治 3.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哪一条有利于其直接控制黄河流域( ) A.迁都洛阳 B.实行汉化政策 C.采用汉族统治阶级的封建统治政策 D.颁布均田制 4.下列历史现象中,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 ) A.北方统一的实现 B.封建化的完成 C.阶级矛盾的激化 D.北方民族的融合 5.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了许多“汉化”政策,这些政策能够推行的直接原因是( ) A.改革由皇帝主持,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B.汉族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的吸引 C.孝文帝得到汉族地主的支持 D.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6.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 A.恢复和发展北方经济以稳定统治 B.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以促进鲜卑族的封建化 C.促进北方的民族融合以扩大统治区域 D.巩固鲜卑贵族的统治 7.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 A.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B.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C.促进中国社会封建化 D.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 8.在我国古代“民族融合”一词最本质的含义是( ) A.迁移、杂居、互相通婚 B.统治者推行汉化政策 C.各民族互相学习,补短扬长,共同发展 D.各族人民共同进行压迫斗争 9.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讲,实质上是少数民族( ) A.内迁的过程 B.汉化的过程 C.农业化的过程 D.封建化的过程 10.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形式或途径有( ) ①民族迁徙 ②联合斗争 ③友好交往 ④统治者的改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1.促进民族融合的改革是( ) A.商鞅变法 B.李悝变法 C.孝文帝改革 D.王安石变法 12.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主要目的是( ) A.摆脱鲜卑贵族的控制 B.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C.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 D.解除对匈奴族的威胁 13.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将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 ) A.元 B.穆 C.陆 D.贺 14.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汉化措施包括( ) ①采用汉姓 ②穿汉服 ③学习少数民族语言 ④同汉人通婚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5.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 A.维护了人民的利益 B.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C.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D.维护了封建贵族的利益 16.结束了十六国时期的混乱局面,统一黄河流域政权的是( ) A.前秦 B.北魏 C.东魏 D.西魏 17.古代历史上迁移都城,巩固了政权的统治者有( ) ①商汤 ②盘庚 ③北魏孝文帝 ④前秦苻坚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8.孝文帝迁都洛阳是在( ) A.四世纪初 B.四世纪末 C.五世纪初 D.五世纪末 19.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 ) A.长安 B.许 C.洛阳 D.殷 20.建立北魏的少数民族是( ) A.匈奴 B.鲜卑 C.羌族 D.羯族 二、填空题: 2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各族人民在长期的交往中, 逐渐成为时代的主流。 改革措施,加速了民族融合的步伐。 22.从东汉末年以来,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历史上合称“ ———。 23.鲜卑 于386年建立北魏。439年,北魏统一了 流域,结束了北方分裂割据的局面。 三、判断题: 24.《敕勒歌》是南北朝的一首优美和谐广为传诵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