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098219

【核心素养目标】冀人版五年级科学下册 3.9 沙洲的形成 2课时(表格式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4次 大小:26205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沙洲,教案,格式,2课时,形成,核心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 沙洲的形成 教学设计共_2_课时 执教人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通过模拟实验水对风和土壤的作用。 知道平原、沙洲的形成过程和原因。 体验大自然的力量。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想象、假设,设计并完成模拟实验,初步认识冲刷、搬运作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教学难点 体验大自然的力量及陆地变浅的壮观过程,形成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具使用 PPT 学情分析 第__2__课时 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 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简单学习了沙洲的形成,这节课,我们接着来看一下。 二、探究 通过实验模拟出的结果,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解释一下自然界洪水的冲刷和搬运现象。 小组讨论。 小组展示汇报。 其他小组成员提问、补充。 讲解: 当一个地区持续降水时,可能会造成树倒屋塌、道路破坏、桥梁损坏、洪水泛滥、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现象,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就是因为洪水的冲刷和搬运作用。 那么我们要怎样降低洪水的危害呢? 小组讨论。 小组展示汇报。 其他小组成员提问、补充。 主要是在上游及进行生态保护,中游多沙粗沙区进行水土保护治理,下游疏通河道水土保护措施包括:生物措施(造林、种草、封山育林)、工程措施)(修淤地坝、水库、梯田等) 沙洲是水流和波浪搬运、挟带的泥沙、岩石等堆积物堆积形成的堆积地貌。其实沙洲在我们生活中还是比较常见的。有的比较小,有的则比较大,比如位于长江口岸的崇明岛就是由于沙石的堆积形成的。同学们要带着一双善于观察和发现的眼睛才能更好的学习自然科学。 活动二:光滑的鹅卵石 搜集各种各样的鹅卵石,猜想它们原来的形状,以及它们是怎样形成的。 假设:我认为鹅卵石的形成是由于( )。 通过实验来验证我们的假设是否正确。 实验方法: 1. 找到 3~4 块有棱角的小砖块。 2. 将小砖块放入玻璃瓶中,并加入适量的沙和半瓶水,拧紧瓶盖。 3. 每位同学依次快速用力摇动玻璃瓶1分钟,观察摇动后小砖块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思考:砖块发生了什么变化?通过实验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 三、应用与拓展 认识流水地貌 查阅资料,了解自然界中更多的流水地貌,并制作资料卡片,向同学们展示。 资料卡: 类别:地貌  来源:科普读物 题目:自然界中的流水地貌  内容摘要: 河水流出陡峭、狭窄的山谷时,河道会突然变宽、变浅,水流也会减慢,沉积物在这里沉积下来,便形成了冲积扇。 摘录时间:2020年3月3日 当堂训练 沙洲是因为( )而形成的。 水的搬运作用 冰川的搬运作用 风的搬运作用 当堂检测 在自然界中,除了( )、( )有冲刷和搬运作用意外,( )也有冲刷和搬运作用。地球沙漠面积不断扩大,就是( )搬运的结果。 板书设计 沙洲的形成 河道拐弯处 河海交汇处 水流缓慢 由窄变宽处 鹅卵石 课后反思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 沙洲的形成 教学设计共_2_课时 执教人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通过模拟实验水对风和土壤的作用。 知道平原、沙洲的形成过程和原因。 体验大自然的力量。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想象、假设,设计并完成模拟实验,初步认识冲刷、搬运作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教学难点 体验大自然的力量及陆地变浅的壮观过程,形成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具使用 PPT 学情分析 第__1__课时 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 导入: 展示图片 当我们乘船沿江而下时,有时会看到大河中央有一些由沙石堆成的“小岛”,人们称之为沙洲。 思考: 沙洲是怎么样形成的? 探究 首先,我们根据课下查阅到的资料,一起来认识一下什么是沙洲吧! 沙洲是河湖、海洋等水体中形成的小面沙质地的总称。是水流、波浪堆积作用形成的堆积地貌。 活动一:探究沙洲的形成过程 展示图片 观察图片,猜想沙洲是怎样形成的。 思考: 沙石从哪里来? 沙石在什么情况下会沉降下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