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100190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课件

日期:2024-06-2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3次 大小:1597541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课,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课件
  • cover
(课件网) 无·字·碑 功过是非留待后人评说 你知道右图的人是谁吗?她就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在她逝世后留下了无字碑一座,其功过是非留待后人评说。你想知道有关她的故事吗?学完本课后,你会怎样看待她的功过是非呢?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贞观之治 贞观遗风 开元盛世 s 李渊简介 出生于北周贵族家庭,袭封唐国公。617年,正式任太原留守,同年七月举兵反隋。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立长子李建成为皇太子,封次子李世民为秦王,四子李元吉为齐王。 公元626年,秦王李世民在长安城玄武门用计射杀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随后李渊退位为太上皇,李世民继位,即唐太宗(庙号),年号贞观。 你如何看待唐太宗发动的这次政变 唐朝的建立 1、时间: 2、都城: 3、建立者: 618年———907年 长安 李渊(唐高祖) 随后消灭各支义军和割据势力,平定全国。 唐太宗李世民 阅读材料,概括三段材料分别体现了唐太宗的什么治国理念? 材料1: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奉养君主),犹割股(大腿)以啖腹(填饱肚子),腹饱而身毙……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百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贞观政要》 材料2: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不准进谏),卒(使)令不闻其过(过失),遂至灭亡……贞观二年,太宗问魏征曰“何谓为明君暗君?”征曰“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贞观政要》 材料3:能安天下者,惟在用得贤才。 ———《贞观政要·论择官》 “存百姓”的理念。(以民为本的理念。) 虚心纳谏。 重视人才。 说说唐太宗有哪些知人善任的事例? 魏征 (580-643) 魏征,唐朝政治家、思想家,因直言进谏, 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 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杜如晦 (585-630) 房玄龄 (579-648) 房谋杜断 杜如晦,为隋唐 时期李世民帐下 重要参谋。其运 筹帷幄,处事果 断,是为良相。 房玄龄,李世民 得力谋士。善谋,后世以他和杜如 晦为良相典范, 合称“房杜”。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徵[zhēng](魏征)、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敬德、李靖、萧瑀、段志玄、 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谨、程知节、虞世南、刘政会、唐俭、 李勣[jì]、秦琼。 完成表格,自行总结唐太宗治国的主要措施: 用人上 政治 上 经济上 制度 考核 法律 重用人才,知人善任。 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 增加科考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成最重要科目。 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民族关系上;军事上(P14) 三省六部制:初创于隋完善于唐。 起草政令 管理 审核政令 政务 负责执行 思考:三省六部制的特点是什么?它的作用有哪些? 分割相权而强化君权 读材料,总结唐太宗“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 材料1: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理。 ———杜佑《通典》 材料2:“年穀丰稔,百姓安乐。” ———《贞观政要》 材料3:唐初,记载的人口数据不到200万户,约1200万人。唐太宗贞观23年(649年)人口恢复到300万户约1900万。 材料4: 唐代以来官学、私学教育的不断昌盛,培养了大量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人才。唐太宗看到许多新考取的进士鱼贯而出,道:“天下英雄,尽入吾彀gòu中(喻指圈中)矣”。 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 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史称“贞观之治”。 一代女皇武则天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武则天 唐高宗 官家女 才人 尼姑 皇后 皇太后 皇帝 唐太宗 唐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