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109128

八下第三章 第3节 化学方程式 举一反三(含解析)

日期:2024-06-06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5次 大小:386969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八下,第三章,3节,化学方程式,举一反三,解析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节 化学方程式 考点一、质量守恒定律 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1)适用范围:适用于化学变化而不适用于物理变化。如1克水加热后变成了1克水蒸气,这一变化前后虽然质量相等,但不能说这一变化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2)这里“参加反应的”不是反应物的质量简单相加,而是真正参与了反应的那一部分的质量,不包括没有参与反应(反应剩余)的那部分的质量。 (3)该定律指的是“质量守恒”,不包括其他方面的守恒。如对反应物和生成物均是气体的反应来说,反应前后的总质量守恒,但是其体积却不一定相等。 (4)很多化学反应有气体或沉淀生成,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包括固、液、气三种状态物质质量总和。 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解释实质: (1)微观角度:从原子、分子角度来看,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反应物)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生成物)分子的过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并没有改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2)宏观角度:反应前后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和元素的质量均不变。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解释有关现象。如镁带燃烧质量增加是因为镁和空气中物质反应,生成物的质量等于镁带和空气中反应的物质的质量和。煤燃烧后质量减小,是因为煤燃烧后生成了气体,逸散到空气中。 (2)推测物质的组成。如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元素守恒,可知蜡烛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及氢元素。 (3)进行相关计算。如计算反应物或者生成物的质量,进行相对原子质量推算等。 (4)根据原子守恒,推断化学反应中的化学式。 【能力拓展】 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可,为“六个不变,两个一定改变,两可能改变”。 六个不变 宏观:①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②元素种类不变;③元素质量不变 微观:①原子种类不变;②原子数目不变;③原子质量不变 两个一定改变:①物质种类改变;②构成物质的粒子改变(变为构成生成物的微粒) 两个可能改变:①分子总数可能改变;②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改变 典例1:小乐将蜡烛燃烧后的蜡油收集起来,发现质量变小。关于蜡烛的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生成了新物质,故此过程只有化学变化 B.蜡烛燃烧产生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C.蜡烛减少的质量等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的质量 D.燃烧后蜡油的质量小于蜡烛的质量,体现了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答案】D 【解析】A.在蜡烛燃烧时,它会吸热由固态变成液体发生物态变化,故A错误; B.自己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气体有很多,不一定是二氧化碳,故B错误; C.蜡烛质量的减少量等于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减去消耗的氧气的质量,故C错误; D.燃烧后蜡油的质量小于蜡烛的质量,体现了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D正确。 变式1:(2022八下·诸暨期末)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M、N、P、Q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M N P Q 反应前的质量 40 4 3.6 4.8 反应后的质量 待测 13 12.6 10.8 A.待测值24 B.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C.反应生成的P和Q的质量比为3:2 D.N和P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为1:1 【答案】C 【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待测值; (2)反应后,质量减小的为反应物,质量增大的为生成物。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为化合反应; (3)将二者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作比即可; (4)相对分子质量之比等于实际质量与分子个数的比值之比。 【解答】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到:40+4+3.6+4.8=x+13+12.6+10.8,解得:x=16,故A错误; B.比较可知,M的质量减小:40g-16g=24g,N的质量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