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140014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期末考试测试题(提高卷)(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6-17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7次 大小:409457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高中,考试,解析,原卷版,提高,测试题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期末考试测试题(C)(解析版)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一、单选题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野外实习是验证和理解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野外实习方式包括( ) A.调查访问和问卷调查 B.路线调查和调查访问 C.路线调查和代表点观测 D.代表点观测和问卷调查 2.下列地区的野外观察内容,适宜选择在冬季进行的是( ) A.北京南部的河流分布状况 B.内蒙古草原的草类生长状况 C.天山的植被分布状况 D.东北小兴安岭的积雪分布状况 3.在对某小流域水土流失进行调查之前,需要收集调查区的地形图和( ) A.气温分布图 B.交通路线图 C.降水量分布图 D.工业分布图 【答案】1.C 2.D 3.C 【分析】1.野外实习不包括调查访问和问卷调查,调查访问、问卷调查与野外实习都是调查方法,ABD错误,C正确,故选C。 2.河流分布状况是客观存在,对其观察不分季节,A错误;内蒙古草原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夏季草类茂盛,冬季草类枯黄,所以不适合在冬季到内蒙古草原进行草类生长状况调查,B错误;天山的植被分布状况,也是在夏季才会生长茂盛,冬季气温低,山上很多植物都会枯萎或被冰雪覆盖。不适合冬季调查,C错误;东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季降雪较多,因此适合冬季对东北小兴安岭的积雪分布状况调查。D正确。故选D。 3.水土流失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地形、气候(降水量的大小和降水强度)、植被、人类活动,故降水量分布图和地形图是调查之前必需收集的,C正确;气温与水土流失关系不大,A错误;交通线路分布和工业分布与水土流失形成没有关系,BD错误。故选C。 【点睛】目前我国的自然地理教学基本上包括三个环节:一是课堂教学,二是室内实验实习,三是野外实习。其中前两个环节主要在校内进行,主要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经过抽象概括了的自然地理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第三个环节是在教师的带领下让学生走出校门,置身于大自然之中,实地验证课堂上所学的自然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过程。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动手和独立工作能力,掌握自然地理野外调查的基本技能。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长城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军事防御体系,通常是因山势、地险,就地取材,建造起高大的墙体。汉长城的玉门关至敦煌段,虽经千百年来的风雨剥蚀,仍然巍然屹立在戈壁荒漠中,堪称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汉长城之一。图示为部分汉代长城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玉门关至敦煌的汉长城至今保存较为完好的原因有( ) ①降水稀少,墙体受外力作用小②当地人烟稀少,人类活动影响小③多风沙活动,墙体被风沙掩埋④建筑工艺精湛,墙体质量较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修建玉门关的材料来自当地,下列可能是玉门关修建材料的是( ) A.黄土 B.大块岩石 C.木材 D.珊瑚 6.影响图示区域长城修建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风向 B.地形 C.政策 D.水源 【答案】4.C 5.B 6.D 【解析】4.玉门关地区降水稀少,墙体受外力侵蚀作用较弱,有利于长城保存,①正确;当地人烟稀少,人类活动影响较小,有利于长城保存,②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玉门关至敦煌的汉长城仍然屹立在地上,没有被风沙掩埋,③错误;汉长城建筑工艺精湛,墙体质量好,是汉长城得以保存的重要原因,④正确。故选C。 5.当地风力大,细小的沙土被吹走,剩下颗粒大的黄沙、细石、石块,所以石材丰富,黄土缺乏,A错误,B正确;该地气候干旱,森林缺乏,C错误;珊瑚是水生物质,本地处于内陆,D错误。故选B。 6.读图可知,图中长城的分布和走向与河流湖泊的分布一致,可以判断该长城的选址与水源关系密切,D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