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15222

【课件·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日期:2024-05-1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8次 大小:51061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课件,百草园,三味,书屋
  • cover
课件18张PPT。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简介: 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等。   这组散文是鲁迅先生生活中最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写的,是借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除目前的苦闷,寄一些安慰 《朝花夕拾》三味书屋及其由来  ———三味书屋”在浙江绍兴是很有名的,最初是由寿镜吾先生的祖父寿峰岚于清嘉庆年间置地营宅,将东厢房辟为书斋,取名曰“三余书屋”。其时,寿峰岚请了当时大书法家梁三舟写了“三余书屋”的匾额。   ———三余”用了三国时魏人董遇常教学生“三余”的时间读书的典故,谓“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都时之余也”。后来将“余”字挖去,补成了“味”字,彼此书屋由“三余”变成了“三味”百草园(乐园)春夏秋的美丽 景物不必说菜畦、石井栏、 皂荚树、桑椹也不必说鸣蝉、黄蜂、叫天子单是 就有油蛉、蟋蟀、蜈蚣、斑蝥 何首乌、木莲、覆盆子植物(由低到高)动物(由高到低)增添神秘色彩冬天有趣的捕鸟:扫、支、撒、系、牵、看、拉美女蛇的故事:好看 好听 好吃 好玩朗读第2自然段,从下列角度思考,作者写了什么? (1) 从句式上看: (2)从描写的范围来看: (3)从描写的对象来看: (4)从观察的角度来看: (5)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 (6)从遣词描写来看:(1)从句式上看: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宕开一笔为的是突出下面“单是”的内容。既然“单是”就已趣味无穷,可见园里的佳趣定然比比皆是。这是“以一概全”的写法。 (2)从描写的范围来看:先写整体。后写局部。 (3)从描写的对象来看:既有植物,又有动物。 ①有好看的(视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 ②有好听的(听觉):鸣蝉在树叶里长吟,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③有好玩的(触觉):有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的斑蝥,有可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的何首乌的臃肿的根。 ④有好吃的(味觉):有桑葚,有又酸又甜的覆盆子。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 有比喻:(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有拟人: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写出孩子心中奇妙的想象和特殊的感受。 从遣词描写来看,用词十分准确、生动,形容黄蜂用“肥胖”“伏”,形容叫天子用“轻捷”“直窜”,形容石井栏用“光滑”都十分贴切。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与百草园相比,哪个好玩? 三味书屋里读的是什么书?作者写这些教学内容有什么用意? 怎样理解少年鲁迅背着先生画画这个问题?   当然百草园好玩。百草园很大,这个园很小;在百草园有许多动植物。有许多好看、好听、好吃、好玩的东西,能自由自在地玩耍。而这个园只能爬上花坛上去折腊梅花、寻蝉蜕,最好的工作只不过是捉了苍蝇喂蚂蚁,又必须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玩的伴又不能太多,时间也不能太久。   读书,习字,对课。读的书脱离学生实际,艰深难懂,逼着学生死记硬背。作者这样写表达他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的不满。   因为私塾只要求学生读书,不许做别的活动。画画是少年鲁迅的艺术爱好。背着先生画画,表现了少年鲁迅发展个性的强烈愿望以及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私塾教育的不满。  全文主要内容由两部分构成———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比较起来,百草园的生活写得有声有色有趣有味,确是儿童的乐园。在三味书屋,学的是脱离学生实际,艰深难懂的教材,内容陈旧,方式落后,束缚了儿童的身心发展。作者在叙述描写中渗透着强烈的爱憎。 作业布置(二选一)1、照“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请你仿写一段话。2、仔细品味雪地捕鸟部分,自己写一段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