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1523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案

日期:2024-06-1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47次 大小:2150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百草园,三味,书屋,学案
  • cover
七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 课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课型:讲读课 主备人: 审核:初一年级语文备课组 姓名: 班级: 学号: 学练卷编号: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 3、领会课文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 4、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 学习重点 1、学习课文多角度,多层次,井然有序写景的特点。 2、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 3、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 学习难点 1、描写三味书屋的部分难在两点(1)是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困难;(2)是有些难解的词语。 2、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 教具准备:PPT多媒体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默读课文一遍 2、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确凿( ) 菜畦( )宿儒( ) 倜傥( )( )敛( ) 脑髓( )桑葚( ) 斑蝥( ) 攒在一起( )秕谷( ) 拗( ) 盔甲( )锡箔(  )(  ) 人声鼎沸(  ) 3、结合语境解释词语。 确凿: 攒: 人迹罕至: 人声鼎沸: 4、填空。 ⑴本文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_____(体 裁),选自___   ___。作者鲁迅,原名_____,是我国现代伟大的_____、_____、_____,他写的小说集有         ,散文集有       。 二、课堂学习 (一)课文导入 每个人都有难忘的童年,回忆童年趣事是温馨而 甜蜜的。中年时的鲁迅为了追寻这种甜蜜,特意写了一组回忆散文,结集为《朝花夕拾》。单看书名,就洋溢着浓浓的诗意和情趣,今天我们学习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三味书屋,鲁迅读书的地方。 (二)检查预习 1、指名简介作者,教师适当补充 2、检查字词预习,积累生字词。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根 据标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分析,文章以什么为写作顺序?文章哪几节文字写百草园?哪几节文字写三味书屋?第一部分写了哪些内容?第二部分从哪些方面写三味书屋的?(列成结构图) 百草园 三味书屋 方法指导:分析结构、理清思路的方法。 a、要抓住文体特征。分析记叙文有如下方法:①按时间先后顺序划分;②按地点的转换来划分;③按照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变化发展的过程来划分;④按照文章内容的不同角度来划分;⑤按照“总—分—总”的逻辑顺序来划分。 b、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关键词语 有:①表指代性的词语,如“此”、“这”、“即”等;②表示语法关系的关联词语,如:“相反”、“与此不同”表语意转换、“更加”、“而且”表示递进;“一方面”、“另一方面”表示并列;“首先”、“其次”等表示承接;“因此”、“总之”、“由此看来”表示因果等等。 c、要抓住语句间的组合关系。文章是 由段落层次组合而成的,其内容是根据语段的大意来综合的,各语段间、层次间,不管怎样排列,但它所表达的内容都是要围绕中心的,各个语句间都有一定的语脉,我们在阅读时,要注意把握住这种关系,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2、思考: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合作探究 这篇课文的课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既表明 了一种空间的转换,又是一种时间上的推移。作者回忆描述了自己“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地的童年生活,文章也因此分为两部分。这节课先解读“百草园” 部分。 1、指定学生朗读“百草园” 部分。 2、你能否给这 一部分加一个小标题? 3、作为散文,一般都有“文眼”贯穿其中,你认为这一部分的“文眼”是什么? 4、思考:课文对百草园的描写,重点突出了哪些内容? 5、你认为课文具体描写“百草园”最精彩的是哪一段?为什么是最精彩的? 学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