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174506

2022-2023年北京语文中考专项训练—默写(含答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6次 大小:5588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022-2023,年北京,语文,中考,专项,训练
  • cover
2022-2023年北京语文中考专项训练—默写 默写。 (1) 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3)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作者推己及人,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感的诗句是: , ! (4) 明月是古代诗歌中最常见的意象。日本友人在捐赠中国的抗击疫情的物资上写下的“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表达了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请你也写出一句借助明月这个意象表达情感的诗句: 。 默写。 (1) 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2) 潭西南而望, ,明灭可见。(柳宗元《小石潭记》) (3) 古代文人有登高赋诗的习惯,他们创作出来的登高诗,蕴含的情感各不相同。陈子昂登上幽州台,以一句“① ”的神态描写抒发了寂寞苦闷的心情;王安石登上飞来峰,用一句“② ”表现了不畏奸邪、锐意进取的勇气和决心;曹操登临碣石山,居高面海,以“③ ,④ ”的诗句,写出了望海初得的印象,展现了大海的全景,表现出壮阔的胸襟。无论是感怀个人境遇,还是抒发豪情壮志,古人的登高诗都余韵悠长,给后人以思考和启迪。 默写。 (1) 瀚海阑干百丈冰,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 ,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3) 念天地之悠悠,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4) ,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默写。 (1) 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 (2)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3)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 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 (5) 北风卷地白草折, 。忽如一夜春风来,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 当新冠病毒疫情来袭,国家处于危难之际,以钟南山院士为代表的医护工作者们临危受命,挺身而出,奋战在疫情最前线。他们的行为充分体现了诸葛亮《出师表》中的“ , ”。 (7) 动物,是大自然的精灵,也是人类的朋友。在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 ”的诗句中,我们看到了早春的勃勃生机;在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闻道龙标过五溪”的诗句中,我们听到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在陶渊明《饮酒》“ ,飞鸟相与还”的诗句中,我们悟到了田园生活的闲适与美好。善待动物就是善待我们自己。 默写。 (1) ,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2)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 。(《诗经·关雎》) (3) 中国古代诗文,无论是写景还是抒情,都很耐人寻味。因而我们看到了春天的“百般红紫斗芳菲”,夏天的“青草池塘处处蛙”,秋天的“ ”,冬天的“ ”;感受到了“可怜白发生”的壮志难酬,“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愤慨忧国,“零落成泥碾作尘”的超然奉献,“ ”的浓浓思念。(在横线处填入与语境相符的诗句) 默写。 (1) 逝者如斯夫, 。(《论语》) (2) ,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3) ,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4)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默写。 (1) 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山西村》) (2)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3) 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英雄的民族。这里有王昌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誓死报国;有文天祥“ , ”的舍生取义;还有范仲淹在“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矛盾心情下的执着坚守。 默写。 (1)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3) 居天下之广居, , 。(《富贵不能淫》) (4) 《出师表》中直接写诸葛亮临危受命,同时又高度概括创业过程中的艰难险阻的对偶句是“ , ”。 默写。 (1) 当新冠肺炎疫情发生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