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192290

教科版(2017秋)科学 四年级下册 3.5 岩石、沙和黏土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15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3次 大小:2511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教科,2017,科学,四年级,下册,岩石
  • cover
5.岩石、沙和黏土 【教材简析】 本课是《岩石与土壤》单元的第五课,是本单元的过渡课,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前面四课学生展开了对岩石和矿物的学习,在充分观察了解岩石、矿物的特征后,从本课开始对土壤的各方面特征进行观察研究。本课指导学生观察比较岩石、沙、黏土的异同,从中发现岩石与土壤的关联,形成关于“岩石、土壤”的完整知识体系,体现大单元结构知识概念的连贯性和整体性。 本课的重点是观察比较岩石、沙、黏土在颜色、颗粒大小、气味、黏性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并根据观察到的特征和事实对岩石的变化进行推测。除了常用的运用感官和借助工具观察,还需要用团球和涂痕的方法比较它们的黏性,为后续研究土壤的主要成分和观察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壤土的特点等内容做好知识铺垫。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对岩石、沙、黏土三种物质并不陌生,只是不清楚三者之间有怎样的联系,不知道沙、黏土是由岩石变化而来,是岩石风化的产物。将岩石、沙和黏土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观察,利用感官、借助工具去观察岩石、沙和黏土的异同,从颗粒大小、气味、黏性等方面感知物质形态的变化,从而发现三者之间的关联,这样的探究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建构起土壤是由岩石风化形成的这一科学观念,帮助学生形成关于“岩石、土壤”的完整知识体系,这样的对比观察也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观察比较岩石、沙和黏土,知道岩石、沙、黏土的特征各不相同,认识到岩石碎裂后会形成黏土、沙。 科学思维:通过比较的方法发现岩石、沙、黏土的异同。 探究实践:利用多种感官、借助工具观察岩石、沙、黏土,用对比的方法区分黏性的差异,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岩石破裂后会形成黏土、沙的猜测。 态度责任:乐于用多种方法观察比较岩石、沙、黏土,建立自然界的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比较岩石、沙和黏土三者的不同特征。 难点:初步建立岩石破碎形成沙和黏土的认识,体会到自然界的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 【教学准备】 教师:1.班级记录单;2.教学课件。 学生:1.每组提供1份岩石、沙、黏土、放大镜、白纸、水;2.观察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回顾内容、聚焦导入(预设4分钟) 材料准备:课件,岩石、黏土、沙的图片 课件出示岩石的图片 讲述:在自然界中由于太阳、风、水、地震和火山等的作用,大块的岩石可能碎裂,形成较小的岩石、沙、黏土。 提问:你在哪里见到过岩石、沙、黏土呢? 3.讲述:看来这三种物质还是很常见的,你们都曾在同一个地方发现它们。今天我们要仔细观察岩石、沙、黏土,大家都有信心成为一名小小观察员吗?揭示课题:岩石、沙和黏土(板书)。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在哪里看到过岩石、沙和黏土,交流中发现三者会在同个地方出现从而激发好奇心,希望成为小小观察员去观察比较这三者的不同之处。 二、观察比较岩石、沙和黏土的特征(预设30分钟) 材料准备:岩石、沙和黏土、放大镜、白纸、观察记录单 1.观察岩石、沙和黏土 (1)观察方法的讨论 提问:我们可以怎样观察岩石、沙、黏土? (预设:眼睛看颜色,鼻子闻气味,手摸颗粒大小、粗糙程度,借助放大镜,放在白纸上观察……) 学生活动 温馨提醒: ①边观察边记录;②可以用“粗糙、细腻、颗粒较大、颗粒较小”等词语进行描述。 岩石 沙 黏土 特征 颜色 颗粒 气味 学生汇报交流 小结:岩石粗糙,颗粒大;沙较粗糙,颗粒较大;黏土细腻,颗粒很小。 2.比较沙、黏土的黏性 (1)比较黏性的方法 讲述:除了利用感官和借助工具观察,这节课还要学习一些新的方法来比较沙和黏土的黏性。 ①团球:取适量沙和黏土放在手心,加适量的水润湿,试着团成小球,观察现象。 ②涂痕:用手指分别蘸少量潮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