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19356

2014年中考古诗词鉴赏资料大全

日期:2024-06-2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47次 大小:7843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14年,中考,古诗词,鉴赏,资料大全
  • cover
2014年中考古诗词鉴赏资料大全 ·杂诗(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翻译 您是我家乡来的,一定知道家乡的事情。请问您来时,我家的雕花的窗户前,那株腊梅开花了没有? ·赏析 连用两个“故乡”的作用? 答:运用反复手法,表现了诗人想了解故乡事情的急切心情,透露出儿童般的天真与亲切以及见到故乡人的欣喜之情。 赏析“应知”一词的妙处。 答:应知是应该知道的意思,带有主观臆测的色彩,用近乎口语的语言,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急于想了解故乡风物人情的殷切乡思。 “寒梅”有哪些意思? 答:这是一种“典型化”写法,此处绮窗下的腊梅,是作者诗化的故乡的象征,寄托了诗人浓郁的乡思之情,也体现了诗人清高超脱的品性。 本诗有什么写作特点? 答:①语言质朴浅显平淡,韵味无穷,白描手法;②典型化写法,以点代面;③象征手法,借物抒情。 ·中心   这首诗用质朴浅显的语言和典型化写法,形象地表达出了外地游子浓郁的思乡之情。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翻译    你问我回家的日期,我却还没有确定归期,在这秋夜的巴山,大雨骤至,池中也涨满了秋水。什么时候,我们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夜谈,再来叙说今天巴山夜雨的情景呢? ·赏析 第一句一问一答,有何作用? 答:两个“期”连用,一问一答,写出了作者思念亲人,欲归不能的无限惆怅和无奈,突出了夫妻间真挚的感情。 分析“巴山夜雨涨秋池”中“涨”字的妙处。 答:涨,注满之意,富有动态形象,既写出了巴山夜雨涨满秋池的情景,更烘托出了诗人绵绵不尽的愁思。 “巴山夜雨”出现了两次,有何作用? 答:第一次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感受,抑郁孤独,愁思无限;第二次表现诗人想象他日剪烛西窗夜话的内容,突出了团聚的欢乐。两者对比,反衬出了今夜的凄苦和孤独,更加的突出了诗人对妻子(友人)的无尽思念之情。 本文的写作特点? 答:①回环往复,浓缩时空②虚实相生,富于想象③对比衬托,情景交融 ·中心    这首诗描绘了巴山夜雨的情景,抒发了游子羁旅巴山的孤寂情怀与思乡愁绪。 ·淮上与友人送别(唐·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翻译 长江边上,杨柳依依,那乱飞的柳絮,愁坏了渡江的游子。晚风阵阵,从驿亭里传来几声笛声,我们就要离别了,你要去潇湘大地,而我要去京城长安。 ·赏析 赏析“杨花愁杀渡江人” 答:“愁杀”是指“愁坏”。春日里,婀娜的柳枝飘浮不停,惹人的柳絮随意翻飞,激起漂泊天涯游子的无限情思,烘托了天涯游子的依依惜别之情。 分析“风笛”“离亭”的作用。 答:渲染了友人握别的黯然神伤和各向天涯的无限愁思。 ·中心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翻译 三秦大地环绕,护卫着都城长安,举目望去,烟雾弥漫,怎么也看不见岷江上的五大渡口。我和你都充满着离愁别绪,因为我们同是远离家乡,在外做官的人,只要四海之内有知己,远在天涯也好像近在咫尺。不要在分手的地方,向青年男女一样哭泣,沾湿佩巾。 ·赏析 赏析“风烟望五津”中的“望”字。 答:站在城楼之上,远望风烟弥漫的友人远去之地,表达对友人此行的担忧牵挂的不舍之情。 赏析“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答:既然都是宦游之人,既然都在外地做官,既然要各奔前程,各奔东西,自是寻常,以此慰勉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