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196363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课件(16张PPT)

日期:2024-06-07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2次 大小:462336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国际,秩序,课件
  • cover
(课件网)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 帝国主义是发展到垄断组织和金融资本的统治已经确立,资本输出具有突出意义、国际托拉斯开始瓜分世界、一些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已把世界全部领土瓜分完毕这一阶段的资本主义。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1)帝国主义: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的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掀起了新的瓜分世界的狂潮。 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资本主义列强瓜分世界图(1914) 英法德美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比重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程度地走上了政治民主化的道路,但毕竟政治民主化的发展程度不一致,有两种不同的类型:第一类是以英法美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较为健全;第二类是以俄德日为代表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的色彩较为浓厚。 (2)矛盾激化: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各国重新瓜分殖民地的矛盾激化。 1913—1914年列强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情况 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英德矛盾 德国把英国视为“日益衰落的国家”,开始寻求在欧洲乃至世界的领导地位,英德矛盾逐渐激化 法德矛盾 法国与德国因阿尔萨斯—洛林等领土争端积怨已久,对北非殖民地的争夺剑拔弩张 德俄矛盾 德国与俄国因不断的贸易摩擦而关系恶化 奥俄矛盾 集中在巴尔干半岛,使这里成了名副其实的欧洲“火药桶” 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寻求同盟者 同 盟 国 (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 协 约 国 (英国、法国、俄国) 竞相扩军备战,制定战争计划,制造政治危机和局部军事冲突,国际形势日益紧张 (3)两大集团形成:20世纪初,欧洲形成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两大军事集团竞相扩军备战,国际局势日益紧张。 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示意图 遇刺前的斐迪南大公夫妇 萨拉热窝事件 (4)导火线: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为了震慑塞尔维亚民族主义分子,奥匈帝国决定于1914年6月28日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并访问其首府萨拉热窝。斐迪南大公夫妇则是这次演习的总检察官。演习以塞尔维亚作为假想敌,这在斯拉夫人眼中是赤裸裸的羞辱,引起了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的极大愤怒,他们组织了暗杀小组。6月28日,当皇储车队经过萨拉热窝接头时,19岁的青年普林西普冲出人群,开枪射杀了费迪南夫妇,这就是震惊世界的"萨拉热窝事件",它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2.爆发:1914年7月28日,德国支持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此后,德、俄、法、英相继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3.性质: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之战。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西线 德国VS英法(1914年和1916年重点) 东线 德奥联军VS俄军(1915年重点) 南线 奥军VS俄军和塞尔维亚军 1.三条战线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2.战争进程 阶段 战线 重大战役或事件 影响 第一阶段 (1914年) 第二阶段 (1915年—1916年) 第三阶段 (1917年—1918年) 马恩河战役 标志着德国“速决战”破产,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西线 1915年 1916年 西线 东线 德奥取得胜利 未能摆脱两线作战 凡尔登战役 索姆河战役 日德兰海战 战略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 1917年,美国、中国参加协约国作战; 1918年俄国十月革命后退出战争; 1918年11月11日德国投降,战争结束 第一次大规模战役 一战的转折点、使用毒气弹 战前:欧洲的海外投资额每年高达3.5亿英镑,1913年世界制成品出口的60%来自欧洲的英法德三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