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222550

青岛版(六三制2017秋) 六年级上册4.11.四季更替(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4-06-16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4次 大小:22702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青岛,三制,2017,六年级,上册,4.11.
  • cover
课题 四季更替 课型 新授 课时 1 序号 01 内容分析 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对星空和动植物随季节变化的特点有了一定的研究,而且在前面两 课的学习中,学生也了解了地球的自转及自转所引起的昼夜更替的现象,对地球的运动有了初步的 认识。这一切都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研究地球运动的兴趣,让学生通过探究和实践活动对地球公转及 公转所引起的四季变化形成整体的、宏观的认识。教师在课前就可以布置学生观察星空和动植物随季节的变化,并做好记录,选取与本节课相关的内容进行整理,为本节课的第一个交流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课本每部分的内容分析以及各内容之间的联系 课标分析 核心概念:(九)宇宙中的地球 学习内容:9.3地球围绕太阳公转。 内容要求:5-6年级:②知道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周期和方向,理解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有关。 学业要求:知道季节变化与地球的公转有关,理解地球和太阳等天体有规律的运动与相关的周期性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 科学观念目标:(5-6年级)知道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周期性运动以及相关的自然现象。 科学思维目标:(5-6年级)通过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方法,展示对事物的系统、结构、关系、过程及循环的理解,能使用或建构模型,解释有关的科学现象或过程。 探究实践目标:(5-6年级)能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方式获取信息,用科学语言、概念图等记录整理信息,表述探究结果。 态度责任目标:(5-6年级)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发生原因的因果兴趣,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思路和方法完成探究和实践,初步具有创新的兴趣。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目标】 通过思考生活现象与模拟实验,知道地球公转的基本规律,知道四季的变化与地球的公转有关,并能说出四季更替的原因。 【科学思维目标】 通过模拟实验,能观察实验现象并归纳总结得出实验结论。 【探究实践目标】 通过模拟四季形成的实验,能对四季更替的原因作出大胆猜想,并设计实验、收集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态度责任目标】 1.通过模拟地球公转实验,能如实记录实验结果,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思考地球公转与24节气的关系,能树立应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措施 教学重点:能说出四季更替的原因。 教学难点:会设计模拟实验验证四季更替的原因。 突破措施:通过模拟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四季形成的原因。 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4个相同的地球仪、1个小灯泡、电池若干。 2、课件《四季更替》。 教 学 过 程 环节与目标 学习内容与学生活动 评价任务 指导与补救 一、 情景导入 目标2 课件出示一年四季图片。 导入语:现在是什么季节 其他季节有什么景象呢 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你还能提出关于四季的哪些问题 板书课题: 11.四季更替 请你猜测一下一年四季为什么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预设:学生没有考虑到原因是地球公转。 补救: 教师可引导学生回想地球与太阳的关系。 二、探究实践 (一)地球公转相关知识学习 自主探究课本32页内容,边看边思考下列问题,并在书上划出答案。 思考: 1.地球是怎样公转的 2.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多长 3.地球公转的方向 要求: 1.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自学指导中的问题。 2.小组内交流自学指导中问题,将小组困惑记录下来准 备小组交流。 3.老师指定小组成员回答问题,其他同学点评、补充、反馈。 (二)探究四季更替的成因 1.思考探究实验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2、开展探究实验。 实验过程: 1.将灯泡固定; 2.将地球仪于灯泡一段距离放置,将地球仪以ABCD四点为圆心,地轴指向和倾斜方向不变,围绕灯泡转动。 3.观察地球仪上被照亮的部分 实验现象:回答课本上的问题: 1.一年中,太阳直射地球的位置有什么不同? 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