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内容解析 规则意识培养属于前法律教育,对规则内在精神实质的理解、对规则制订原则的掌握与制订过程的体验、对自觉遵守规则的意志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学生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法律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本课的教学,不仅是达成《课程标准》“知道班级和学校中的有关规则,并感受集体生活中规则的作用,初步形成规则意识,遵守活动规则和学校纪律”的教学目标,也是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责任担当”的落实,更是对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平等、公正等价值理念的培育。 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二课,承接第一课对集体意识的培养,从关心班级、热爱班级的公共情感,过渡到具有维护集体秩序、遵守班级规定的公共理性。本课时主要聚焦在“班规的作用”和“班规我们订”这两个板块。帮助学生理解班规是班级生活的保证,班规的具体内容以及民主制订班规的程序及方法。重在引导学生体会班规在班级生活中的作用,了解并体验班规的民主制订和修订过程,自觉遵守班规的约束,强化规则意识。通过民主、平等、人性化的班规制订与修订,引导学生自觉遵守班级规定,强化规则意识。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处在中年段向高年段的过渡时期,在低年段的学习过程中接受过热爱班级的教育,形成了一定的集体意识,具体体现在热爱班级、团结友爱、主人翁意识等方面。经过上一节课《我们班四岁了》的学习,具有了一定的班级荣誉感和归属感。但是四年级学生对规则的理解和实际生活中,个体差异比较大。有的学生没有规则意识,有的学生持存着狭隘的小团体主义,有的学生虽然具有规则意识和集体意识,但是在校园生活中又不能很好的约束自己的行为,难以突破自我本位的藩篱。 基于以上学情,本课时教学以发现问题、讨论分析问题、达成共识形成规则为这节课的整体线索。首先,从规则的意义与作用入手,让学生体会到规则存在对班级生活的重要作用。通过教材的提示,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初步明确班规制订的内容。明确内容之后就进入制订班规的环节:班规制订的权责主体体现了民主自治的精神,班规制订的方法指导,体现了班规程序公平与实质正义。 学习目标 具有民主、自治、平等的集体意识 掌握制订与修订班规的原则与方法 知道班规在班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了解班规的制订方法 学习重难点 掌握制订班规的方法,并共同制订班规。 学习方法 自主探究、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教学内容 学习过程设计(教学内容设计) [学习目标] 具有民主、自治、平等的集体意识 掌握制订与修订班规的原则与方法 知道班规在班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了解班规的制订方法 [预估时长] 30分钟 [教学流程] 环节一:班规的作用 【环节内容】 1.生活处处有规则 师:在生活中,你都知道哪些规则?在哪里需要遵守规则?(图片:交通规则、超市购物、医院看病。) 师:如果没有了这些规则会怎样?(图片:如果不遵守交通规则,交通就会瘫痪……) 师:有的人认为规则束缚了个人的自由,你怎么看?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个小视频。(风筝与线的视频)看了这个小视频,你有什么想说的? 师:生活处处有规则,规则不是束缚了个人自由,因为自由不意味着为所欲为,规则是为了保护更多人的自由。孟子曰“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人们需要规则才能更好的生活,在社会中,我们要遵守法律法规;在学校里,我们要遵守学校纪律;同样,一个班级也应有一定的规章制度来规范我们的言行,这个制度就是班规,班级有了班规才能和谐发展。为了让我们的班集体越来越好,今天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我们的班级公约———班规。 2.班规作用大 师:大家看看这样的班级你们喜欢吗?(课堂积极、活动安全、图书借阅有序),课堂上这么专心认真,课间活动这么有序,图书室看书时这么守规则,他们是怎么做得这么好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