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5229937

第四课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导学案(含答案)--2022-2023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日期:2025-05-1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40次 大小:28006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第四,必修,历史,高中,人教,学年
  • cover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学习目标】1.了解明清时期主要思想家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产生背景及思想主张。 2.分析明清时期儒学发展的特征及主要原因。 3.评价明清之际儒家思想活跃局面,认识其历史意义。 【重点难点】重点: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及其影响。 难点:明清进步思想产生的条件;对明清进步思想的评价。 (三)考情分析近两年高考地方卷中没涉及,要注意明清这四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及产生的背景和评价,同时要注意同时期中西思想的异同。 【基础感知】 一、背景:1.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社会日益衰落。2.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3.思想:宋明理学的日益僵化。 二、李贽的离经叛道:1.背景: (1)政治:明朝后期,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2)经济:江南的市民工商业者已有相当强的经济实力。(3)思想:道学家为抬高自己,把孔子奉为神圣。(4)个人:李贽目睹了官场的污浊和道学家的伪善。 2.主张: (1)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并非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2)批判“存天理,灭人欲”,强调人正当的私欲。(3)认为穿衣吃饭就是“人伦物理”。 3.影响:李贽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三、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人物 主要思想 作用 黄宗羲 (1)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2)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对以后的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顾炎武 (1)提出“经世致用”,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 (2)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王夫之 (1)世界是物质的,事物是客观存在的 (2)物质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 (3)事物是可以认识的 (4)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三人思想的共同之处: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工商皆本,主张经世致用。 【深入学习】(1)明末清初的李贽,明确反对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标准,批判道学家的虚伪,肯定了人的正当私欲,这极大地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2)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新主张是对传统儒学的彻底否定。 (3)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李贽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王夫之继承和发展了唯物思想,从而开创出思想活跃的新局面。 (4)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可以认识的;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 (5)明清之际批判思想针对理学进行了批判,彻底否定儒学思想。 (6)黄宗羲 “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反映了当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要求。( ) (7)李贽猛烈批判道家的“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的正当私欲。( ) (8)明末清初的三大进步思想家提出“工商皆本”的新思想,注重发展工商业,说明他们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 (9)梁启超将黄宗羲的“保国”“保天下”思想,总结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0)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都生活在明末清初,他们的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高考真题】1.(2020全国Ⅰ卷,27)清代,纂修宗谱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每部宗谱均有族规、家训,其内容主要包括血缘伦理、持家立业、报效国家等。这表明,宗谱的纂修(  ) A.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导向作用 B.体现了儒家思想观念 C.维持了士族家庭的血统纯正 D.确立了四民社会结构 2.(2020山东卷,5)黄宗羲提出,古代圣王倡行“崇本抑末”,其中“抑末”是指禁绝与巫蛊、奇技淫巧等相关的无益于民生的工商业,而有利于民生的工商业皆属本业。他作出这一论断旨在(  ) A.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B.论证变革经济政策的合理性 C.宣扬经世致用思想 D.促进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3.(2018全国Ⅲ卷,27)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