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229984

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1次 大小:3779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辽宁省,葫芦岛市,城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
  • cover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九年级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考生注意:请在答题纸各题目规定答题区域内作答,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满分30分) 1.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 (2分) A.炊烟(chuī) 穴位(xuè) 天衣无缝(fèng) 名副其实(fù) B.周济(jì) 钦差(qīn) 彬彬有礼(bīn) 晃然大悟(huǎng) C.怡情(yí) 伴侣(1ǚ) 不可捉摸(zhuō) 望眼欲穿(chuān) D.杜绝(jué) 序幕(mù) 抢词夺理(qiǎng) 妙手偶得(ǒu) 2.选出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 )(2分) A.1917年,蔡元培赴任北大校长时的就职演讲振聋发聩,在当时的北大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 B.为了庆祝建党101周年,段老师建议开展全校性的党史知识竞赛活动,大家都随声附和,纷纷表示赞同。 C.经过30多年的前赴后继顽强拼搏,我国终于建成独立自主的全球卫星定位导航系统,迎来人类卫星导航的“北斗时代”。 D.“燃灯校长”张桂梅扎根云南偏远山区,用全部的生命教书育人,她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是实至名归。 3.选出对下列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 )(2分) A.神舟十三号乘组3名航天员演示的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中才会出现的奇特现象,激发了科学对广大青少年的兴趣。 修改:把“科学”和“广大青少年”互换位置。 B.节目《典籍里的中国》成为爆款,原因是挖掘出了典籍里蕴含的思想精华,并让它穿透历史时空,与当下观众形成精神上的共振造成的。 修改:删去“原因”或“造成的”。 C.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 修改:在“互利共赢”的后面加上“为核心”。 D.广贺高铁建成通车后,贺州到广州的运行时间比原来缩短了一倍,极大地方便了沿线旅客们。 修改:在“贺州”前加上“使”。 4.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2分) A.汉代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辞,统称为“乐府诗”,或简称为“乐府”。 B.运用典故是古代诗词常见的表现方法。典故,可分为事典和语典两类。 C.张岱字宗子,号陶庵,元末明初文学家。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D.“如梦令”“西江月”“山坡羊”等都是词牌名,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5.选出下列对苏轼的《水调歌头》赏析有误的一项( )(2分)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与李白的“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B.“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对宇宙和人生的哲理思考更进了一步,对明月的赞美向往之情,也更深了一层。 C.“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紧承上片最后两句,仍然写月,写月光的移动与月下的不眠之人。 D.全词悲观感伤的情怀和深邃的哲理趣味,在行云流水般的词句和美妙的意境中,自然呈现出来。 6.名著阅读(4分) (1)选出下列关于课外名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 )(2分) A.《朝花夕拾》中《五猖会》一文中的“父亲”不能站在儿童的角度考虑问题,是对孩子天性的一种人为性压制。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闪烁着崇高的理想主义光芒,在保尔·柯察金的身上凝聚着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 C.华子良是小说《红岩》中的人物,他通过假装疯癫来麻痹敌人,机智地逃出了“魔窟”,并及时向组织报告了白公馆的情况。 D.《格列弗游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