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231102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 《春夜洛城闻笛》 课件(共24张PPT)

日期:2024-05-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5次 大小:193943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
  • cover
(课件网) 春夜洛城闻笛 唐 李白 部编版七下语文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同学们,乡愁是漂泊在外的游子心中永远的歌。“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是王安石的乡愁;“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是崔颢的乡愁。“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是马致远的乡愁;那么“诗仙”李白的乡愁是什么呢 一、课堂导入 二、作者简介 李白 (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诗人。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少年时居住在四川,读书学道。二十五岁出川远游。他以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反映现实,描写山川,抒发壮志,吟咏豪情,因而成为光照古今的伟大诗人。 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早发白帝城》、《蜀道难》等。 三、背景链接 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李白游洛城(即洛阳)时所作。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时称东都。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大概正在客栈里,因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故园情,作此诗。 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整个题目“春夜洛城闻笛” ,告诉我们诗人因闻笛声而有所感发。 四、解题 你可以这样来读这首诗 字音要读准 节奏要轻缓 语调要轻扬 语气要沉郁 五、初读诗歌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sàn zhé 1.读准字音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2.读准节奏 (1)洛城:洛阳(现在河南洛阳)。 (2)玉笛:笛子的美称。 (3)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 (4)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内容多写离情别绪。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四:“《乐府杂录》云:‘笛者,羌乐也。古典有《折杨柳》、《落梅花》。故谪仙《春夜洛城闻笛》……’杜少陵《吹笛》诗:‘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曲尽生?’王之涣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皆言《折杨柳》曲也。”曲中表达了送别时的哀怨感情。 (6)故园:指故乡,家乡。 3.读懂诗意 阵阵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中飘出的?  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就在今夜,听到哀伤的《折杨柳》,  有谁会不勾起思乡之情呢? 4.全诗翻译 诗的第一句是猜测性的问句。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而打动了许许多多听众,这就是句中暗字所包含的意味。第二句说笛声由春风吹散,传遍了洛阳城。这是诗人的想象,也是艺术的夸张。第三句说明春风传来的笛声,吹奏的是表现离情别绪的《折杨柳》,于是紧接一句说,哪个能不被引发思念故乡家园的情感呢!水到渠成而戛然而止,因而余韵袅袅,久久萦绕于读者心间,令人回味无穷。短短的一首七言绝句,颇能显现李白的风格特点,即艺术表现上的主观倾向。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诗人的故乡是他从小生于此,长于此的地方,作为祖国的一部分,那种形象尤其令诗人难以忘怀。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5.小结诗歌: 前两句(叙事): 客居洛城, 春夜闻笛。 后两句(抒情): 夜闻《折柳》, 触景思乡。 1.诗歌首句中的“暗”字有何妙处? “暗”字,隐隐约约,断断续续的意思,曲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城的每一个角落,更体现出作者感触之深,乡思之切。 六、美点赏析 2.赏析“散入春风满洛城”中“散”、“满”字的妙处。 “散“字准确的表现了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地,勾出了多少旅人的情思。。 “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3.用生动的语言描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