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探究: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军事方面都出现了什么变化? 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春秋战国变法的时代背景(必然性) 牛形酒容器 管 仲 四马战车 诗经书影 1.经济上: 生产力发展--封建经济产生—封建生产关系产生 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春秋战国变法的时代背景(必然性) 2.政治上: 新兴地主要求掌权,建立封建专制统治 (要求废除世卿世禄制,选贤任能、奖励军功,以实行俸禄制来取代封邑制,以中央集权制代替分封制) 农业生产有较大发展: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推广;兴修水利;农田施肥;开垦荒地 手工业技术日益进步:冶铸、纺织、漆器工艺等都有新的成就 商业也日趋活跃:邯郸、临淄、宛、陶等城市成为繁华的商业中心 经济发展表现: 井田制瓦解 井田 私田 国有 私人占有 产品要向周王进贡 不用进贡 私田越来越多 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生产力的提高 封建生产关系出现 新兴地主阶级产生 旧贵族转化为地主 自耕农上升为地主 因赏赐土地变为地主 有钱人设法得到土地变为地主 铁器、牛耕使用 私田增多 井田制瓦解 封建生产关系出现 生产力 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 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变革 封建制度相继确立 各国展开变法 3.军事上: 战乱频仍,政局动荡 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春秋战国变法的时代背景(必然性) 1.经济上: 生产力发展--封建经济产生—封建生产关系产生 2.政治上: 新兴地主要求掌权,建立封建专制统治 4.文化上: 百家争鸣,法家学说盛行 根本原因 主要原因(改革呼声) 直接原因(推动力) 意识形态的推动 大动荡 大变革 大发展 二、风起云涌的改革和变法--为商鞅变法提供了经验教训 1. 春秋时期的改革 管仲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齐桓公即位后,经鲍叔牙推荐,用管仲为相,被尊称为“仲父”。 “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史记》 “相地而衰征” ⑴齐国管仲的改革: ———实质上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⑵鲁国的改革: 实行“初税亩”(公元前594年) ———公开承认了土地私有 2.战国时期的改革 李悝 ⑴魏国李悝变法: 公元前445年 ①尽地力之教,发展农业生产 ②推行“平籴法” ③制定《法经》加强法制 2.战国时期的改革 李悝 ⑴魏国李悝变法: ⑵楚国吴起变法: 公元前445年 ①尽地力之教,发展农业生产 ②推行“平籴法” ③制定《法经》加强法制 ①限制贵族权力,改变分封制,收回..爵禄 ②强令旧贵族迁居,变相没收其土地 ③裁减冗员、削减俸禄、奖励军功 ④严格吏治禁止私门请托 吴起 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 三、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 1、改革必要性 (1)秦穆公称霸西戎,但没有改变秦国的落后面貌 (2)秦献公改革,秦国的总体面貌仍无根本改观 (1)国君权力集中,奴隶主贵族势力相对较弱 (2)法家学说易受到秦国君臣民众的认同 (3)当地民风质朴,具有尚武精神 (4)各国变法为秦变法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1)三家分晋,遏止秦国发展的力量大大削弱 (2)士阶层的兴起为秦招揽人才进行变法提供了可能性 有利条件: 历史机遇: 2、改革可能性 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宾客郡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秦孝公的《求贤令》 商鞅入秦 三、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 1、改革必要性 (1)秦穆公称霸西戎,但没有改变秦国的落后面貌 (2)秦献公改革,秦国的总体面貌仍无根本改观 有利条件: 历史机遇: 2、改革可能性 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抓住历史机遇) 春秋战国 秦国 商鞅 新气象 何处去 受重用,立志变法 变法纷起 变法图强 时代的发展把商鞅推上了历史舞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