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244622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9.鱼我所欲也课后巩固练习(含解析)

日期:2024-06-2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4次 大小:2756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统编,九年级,语文,下册,鱼我,所欲
  • cover
9 鱼我所欲也 1.给加点字注音。 苟得(  )    辟患(  )    蹴尔(  ) 一箪食(  ) 一豆羹(  ) 不屑(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故不为苟得也_____ (2) 故患有所不辟也_____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_____ (4)贤者能勿丧耳_____ (5)呼尔而与之_____ (6)蹴尔而与之_____ (7)乞人不屑也_____ (8)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_____ (9)万钟于我何加焉_____ (10)妻妾之奉_____ (1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_____ (12)乡为身死而不受_____ (13)是亦不可以已乎_____ 3.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故患有所不辟也 B.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C.此之谓失其本心 D.乡为身死而不受 4.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一箪食 废寝忘食 B.万钟于我何加焉 变本加厉 C.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日暮途穷 D.是亦不可以已乎 争论不已 5.文学常识填空。 (1)孟子(约前372—前289),名_____,字_____,_____时期思想家。他是继孔子之后的____家大师,被尊称为“_____”,与孔子并称为“_____”。 (2)《孟子》的核心思想是“_____”,是孔子思想的发展。 (3)《鱼我所欲也》选自《_____》,本文着重谈论当生与义不可兼得时应_____的中心论点。你所知道的出自《孟子》的成语还有“_____”“_____”等。 6.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1)《鱼我所欲也》中提出在“生”和“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做到“_____”。 (2)《鱼我所欲也》中说明其实人人都有向善之心,之所以只有“贤者”才能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贤者”能够保有“本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3)《鱼我所欲也》中以“一箪食,一豆羹”为例告诉我们,当它关乎生死的时候,也能考验一个人的品德,表明考验结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鱼我所欲也》中,孟子认为那些见利忘义者敢于“不辩礼义”接受“万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_____ _____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_____ _____ (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_____ _____ _____ ◆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8.第1段用什么方法引出了中心论点?用此种方法引出中心论点有什么好处?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9.文言文复习卷作者在论述施与者的行动时,使用了“呼”“蹴”两词。请你说说这两个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行道之人”“乞人”不受的原因是什么,作者列举他们不食嗟来之食的例子有什么目的。 _____ _____ _____ 10.第2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 _____ _____ 11.文言文复习卷孟子的文章论证严密,说理精当,富于文采和气势。就本文而言,你认为孟子这种掷地有声的论辩力量源自何处?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加以分析。 _____ _____ _____ 12.本文中,孟子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的观点。在当今社会,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如何处理好“舍生取义”和“珍爱生命”的关系?请举例说明。 _____ _____ ◆课外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①?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②,受物之汶汶③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④之白,而蒙世之温蠖⑤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