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246451

河南省大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测试三地理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3次 大小:231098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河南省,测试,答案,试题,地理,阶段性
  • cover
河南省大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测试三 地 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表1为家住某城市(340N)的小明在网上查询的当地连续7天的日出和日落时间(北京 时间)统计表。据此完成l一2题。 1.第1天的日期最可能是 A.2月21日 B.5月21日 C.9月21日 D. 11月21日 2.该城市的经度接近 A.90°E B. 105°E C.120°E D.135°E 图1为世界某区域河流分布图。据此完成3-4题。 3.甲河流的汛期出现在7月是由于7月 A.高温多雨 B.冰雪融水量大 C.受西风带控制 D.台风活动频繁 4.导致乙河流和丙河流径流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河道落差 B.洋流性质 C.支流数量 D.大气环流 图2为我国成渝地区某时刻海平面气压场分布图。据此完成5—6题。 5.此时成渝地区的天气特征是 A.风雨交加 B.雾气蒙蒙 C.寒冷干燥 D.闷热干燥 6.此时成渝地区天气特征的成因是 A.盆地地形,水汽难以扩散 B.水汽充足,对流不旺盛 C.冷空气入侵,降温幅度大 D.气流上升,水汽冷凝形成降水 卡帕多西亚位于土耳其安纳托利亚高原中部高海拔沙漠的腹地,数亿年前这里的火山喷 发,喷吐而出的火山碎屑物和熔岩堆积起来形成了凝灰岩(一种压实固结的火山碎屑岩)和熔岩层,之后逐渐形成类似喀斯特的地貌,岩石千姿百态,其中包括头戴玄武岩“帽子”的“精灵烟囱”。图3为“精灵烟囱”形成及演变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 7.形成卡帕多西亚奇石林立地貌的直接地质作用是 A.风力侵蚀 B.岩浆喷发 C,地壳抬升 D.冰川侵蚀 8.“精灵烟囱”的“帽子” A.含有古生物化石 B.发育典型垂直节理 C.发育水平层理 D.表面多有气孔构造 平顶山(46°38'N,128°28'E)海拔1429米,是黑龙江小兴安岭山脉的最高峰,山顶发育有矮曲林带(树木矮小弯曲,根系深)。表2为平顶山垂直自然带谱统计表。据此完成9~10题。 9.平顶山 A.纬度较高,终年积雪B.风向稳定,风力强劲 C.山顶土壤发育程度低 D.山顶降水量最丰富 10.观察发现,近年来平顶山阔叶混交林带的分布范围有扩大趋势,其原因可能是 A.实施退耕还林工程 B.热量条件有所改善 C.区域降水量增加 D.阔叶混交林适应性强 冰川编目,即各国按统一的规范逐条登记冰川的位置、高度、面积和体积以及活动情况等并编排成册的当时的冰川记录。图4示意我国青藏高原内陆地区近40年来(第一次冰川编目至2017年冰川编目)高山冰川面积的变化,以及近20年来(2000-2018年)冰湖面积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11 ~13题。 11.据图可以推测 A.冰湖均紧邻冰川分布 B.冰湖均分布于冰川下方 C.冰川是冰湖的主要水源 D.冰川、冰湖呈双峰型分布 12.图示时段冰川而积发生退缩,而冰湖面积却整体扩大,其主要原因是 A.大气温度升高 B.大气降水减少 C.一空气湿度增加 D.太阳光照增强 13.与整体不同,个别冰湖面积急剧缩小,最可能是因为 A.冰湖失去补给水源 B.人类用水增加 C.冰湖溃决湖水外泄 D.湖水蒸发速度加快 北方农牧交错带指我国北方传统农业区和畜牧业区的过渡地带,地处35°N-47°N、101°E—126°E之间,地形类型复杂多样,生态环境脆弱。2000-2010年,该地区耕地面积受政策等影响减少了4 743平方千米。据此完成14-16题。 14.北方农牧交错带大致位于我国 A.春小麦主产区与冬小麦主产区交界处 B.秦岭—淮河一线 C.地势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交界处 D.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处 15. 2000-2010年,该地区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变成了 A.湖泊与湿地 B.草地与林地 c.交通与建筑用地 D.城镇与工业用地 16.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脆弱的最突出表现为 A.水资源短缺 B.红色荒漠面积大 C.土地退化明显 D.石漠化面积广 南疆三地州指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