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26454

【金版教程】(人教版)2015届高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讲座课件:地球的运动规律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33张PPT)

日期:2024-06-17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4次 大小:770032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33张,应用,中的,生活,现实,及其
  • cover
课件33张PPT。 地球的运动规律是各地高考题中的一个必考的考点。下面笔者通过实例,归纳出命题者常用的一些规律进行命题的方式,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克服典型的错误。命题规律 地球的运动规律主要包括自转的运动规律和公转的运动规律,其主要表现为日期的变更规律、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规律、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等。这些规律与我们日常生产、生活联系密切,如时差换算、居民楼采光问题、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角度等,是高考频繁考查的考点之一。热点预测 结合近五年的高考试题分析,预测今后高考在本热点中命题的角度如下: (1)以重大时政事件为背景,如2014巴西世界杯、我国“神舟”系列的发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射等材料,结合光照图综合考查时间计算、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及季节的判断。 (2)联系实际生产生活如楼间距、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调整、室内光照及遮阳等为切入点,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及应用。 高考试题对这一部分能力点的考查以获取信息、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能力和计算能力为主,注意考查变式训练图的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规律总结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1.空间变化规律 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总是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的各纬度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极昼的范围也达到最大;南半球相反。北半球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极夜的范围达到最大值;南半球相反。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如下图所示:2.时间变化规律 除赤道外,南北极圈之间的地区总是由夏至日的昼长最大值变化到冬至日昼长的最小值,然后又由最小值变化到最大值。南北极点有半年极昼或极夜,南北极圈上一年中只有一天极昼或极夜,北极圈至北极点或南极圈至南极点,纬度越高,极昼极夜的天数越长,如下图:(二)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太阳高度 (1)太阳高度,即太阳光线和地面的交角,一天中不同时刻的太阳高度是不同的。如下图,太阳高度大于0为昼,太阳高度小于0为夜,太阳高度等于0时为日出或日落。  (2)太阳高度分布规律:以直射点为中心,向四周递减,晨昏圈上为零。 (3)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规律 ①极点极点地区 在极昼期间,极点上见到的太阳高度在一天内无变化,其太阳高度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②极圈及其以内地区 极昼期间,太阳高度24小时内都大于或等于零度。刚好出现极昼地区的纬度与直射点纬度和为90°,且该日该地区太阳高度最小值为0;其他极昼地区该日太阳高度最小值=当地纬度-刚好出现极昼地区纬度。 某地某日刚好出现极昼,则该地当日正午太阳高度等于直射点纬度的2倍。③赤道: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与直射点的纬度和为90°。2.正午太阳高度 (1)分布规律 ①纬度分布规律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如下表所示:②季节分布规律 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2)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要明确两个纬度———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和所求地的纬度。根据以下公式计算: 某地正午太阳高度=90°-太阳直射点和该地间的纬度差。 (3)一个地区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 赤道地区为23°26′,热带地区为当地纬度+23°26′,回归线至极点之间地区为46°52′。3.正午太阳高度的实际应用 (1)确定纬度 某地正午太阳高度=90°-太阳直射点和该地之间的纬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