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 板书: 第4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1934年—1936年 一、背景: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二、路线:瑞金———会宁 三、遵义会议: 1、时间 2、地点 3、内容①②③ 4意义①② 四、结果:三大主力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 五、意义:1、2、3、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讲述:同学们先来欣赏毛泽东的一首诗歌。(播放《七律。长征》的朗读MP3)。从这首诗中可以感受到什么样的历史气氛?这又体现了什么历史事件?———长征。题目的意思也就是长征。好的,我们来进一步了解长征。 二、新课学习: 一、背景。- 展示:革命根据地分布图。 讲述:共产党建立了这么多根据地,表明了当时的革命形势对于共产党是有利的,也说明了共产党力量的壮大。但是,国民党的蒋介石愿不愿意看到共产党的强大。———不愿意。因为共产党强大会对国民党的统治造成威胁。所以,蒋介石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了几次围剿,企图消灭共产党。 展示:五次反围剿的表格。 讲述:可以看到,前四次反围剿在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的领导下取得了成功。同学们注意这四次反围剿的战术。但是,到了第五次反围剿时,领导人变成了博古、李德。同学们知道这两个人物吗?我们来了解一下。博古是当时的共产党最高领导人,李德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军事顾问。这两个人掌握这当时共产党的最高军事指挥权。但是,这两个人有着一个致命的缺点———左倾。左倾就是冒险主义、激进主义,在反围剿中表现为分散兵力,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守中的保守主义。这样的一种战术,把兵力分散,敌人很容易攻破防线。最终结局是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这时,蒋介石的军队很容易就可以把中央根据地占领。于是,为了防止红军、共产党员被消灭,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也就是进行长征。可以看出,长征的原因是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二、路线。即过程。 展示:长征示意图,初步讲述红军三大主力的长征路线 讲述:长征实际上是红军的转移过程,当时红军主要有三大主力: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所以长征有多条路线。先看红一方面军。注意:红一方面军是指中央红军。(以图说明其具体过程,但这只是第一次梳理)。接着是红二方面军的长征路线。红三方面军的路线。 讲述:通过这一展示,相信大家对于长征的过程有了初步的认识。在这些路线当中,我们只需要掌握红一方面军的长征路线。下面来考察一下同学们的梳理知识的能力。看书本,花五分钟的时间找出红军长征的具体过程。填一下这个过程图。等下找同学上来写。 讲述:点评学生的答案。指出必须记住这些路线。 展示:红一方面军的长征路线。 讲述:我们再来梳理一下红军长征的路线。(通过图示引导学生回答,到了遵义会议那里,展开讲遵义会议。) 三、遵义会议。 过度:到了遵义这个地方,红军损失过半,说明了领导人的政策失误性。博古、李德这些人干错了事情,还应继续领导红军吗?于是,需要换领导人了。于是,中共中央就召开了一次政治局扩大会议,因为地点在遵义,史称遵义会议。我们找出遵义会议的时间、地点、内容、意义。 提问:时间?地点? 讲述:内容:①、集中全力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红军就是因为左倾错误才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我们知道,前3次反围剿,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取得成功.说明什么?———毛泽东的作战方针———集中兵力、各个击破是正确的。注意,毛泽东的这些方针既不是左倾也不是右倾。既然正确,就应该肯定并采纳。③、会后确定军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负责———大家注意王稼祥的写法。 讲述:意义:①、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②、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