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294865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4.7.3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含解析)

日期:2024-06-26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1次 大小:15358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人教,七年级,下册,4.7.3,拟定,保护
  • cover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4.7.3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一、单选题 1.2022年北京成功举办了一届令人瞩目的冬奥会,它成为迄今为止第一个“碳中和”的冬奥会。下列不属于减少碳排放技术和措施的是 A.实施71万亩造林绿化工程 B.“张北的风”点亮冬奥的灯 C.主火炬采用氢能源“微火”点燃 D.食品原料“从农田到餐桌”来源可查 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列做法与该理念不相符的是( ) A.调查当地环保状况,积极为政府建言献策 B.倡导垃圾分类,增加资源的循环利用 C.为丰富本地生物多样性,多引进外来物种 D.减少煤炭、石油的利用,开发太阳能、风能、水电等能源 3.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广东各市积极行动。下列活动中属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是( ) ①尽量减少私家车出行,乘坐公交;②出境旅游,携带外国当地宠物回国;③电池直接扔进垃圾桶;④大力推行垃圾分类;⑤使用一次性购物袋;⑥退耕还林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①④⑥ D.③④⑥ 4.在2021年3月全国两会上,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碳达峰指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加,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碳中和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一定措施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下列叙述与此理念及采用措施不相符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中,碳以有机物的形式在生物与生物之间流动 B.碳中和是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措施,真正实现碳的零排放 C.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迅速增加是温室效应的直接原因 D.改善能源利用结构、绿色出行有利于碳中和的实现 5.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下列人类活动中,能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是( ) ①开荒种粮 ②植树种草 ③围湖造田 ④建立自然保护区 ⑤盲目引进外来物种 ⑥保护湿地公园 A.①⑤⑤ B.②⑤⑥ C.②④⑥ D.④⑤③ 6.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 5mm 的塑料碎片和颗粒,研究证实其已进入人体血液,并初步证明可对人体结构造成损伤。下列做法不利于减少环境中微塑料含量的是( ) A.少喝瓶装水 B.经常使用一次性餐具 C.少用塑料袋 D.少买过度包装的商品 7.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发展的理念,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购物时自备环保袋,减少使用塑料袋 B.废弃物实行分类回收、处理 C.大量使用农药去除农田害虫 D.参与义务植树,改善生态环境 8.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人类的活动不断影响和改变着生物圈,下列人类活动不利于保护生物圈的是(  ) A.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B.实施“三北”防护林生态工程 C.退耕还草,修复草原生态 D.实行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 9.优美的环境愉悦人的心情,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建设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下列选项中不合理的是(  ) A.保护植被 B.开发新能源 C.用废旧纸张制作再生纸 D.大量引进外来物种 10.为了减缓温室效应,我国提出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其中,“碳中和”是指通过多种途径抵消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达到“净零排放”的目的。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A.大力植树造林 B.开发清洁能源 C.逐步放弃燃煤发电 D.露天焚烧玉米秸秆 11.“碳中和”就是指排出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被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如图)。下列途径中不利于降低二氧化碳浓度的是(  ) A.植树造林 B.化石燃料的燃烧 C.太阳能发电 D.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12.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