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299684

2023年广东中考化学复习--专题3 课时32 图像题 课件(39张ppt)

日期:2024-06-18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0次 大小:77339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3年,ppt,39张,课件,图像,课时
  • cover
(课件网) 专题三 图像题 课时32 图像题   坐标图像题是每年中考必考题型之一,常见题型为选择题,有时为填空题。从近几年的中考内容来看,此题型涉及的知识点主要有金属与酸反应、溶液pH变化、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质量守恒定律以及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等分析。   此类题考查形式多为一个变量随另一个变量变化的曲线,解决的关键是要明确横坐标和纵坐标的含义,理清曲线的起点、变化趋势、拐点和终点。看曲线的变化:首先确定是否由原点出发;然后判断当横坐标的量逐渐增加时,纵坐标的量是如何改变的;最后当反应结束后,横坐标增加时,纵坐标是如何变化的。 类型一 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 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有三种形式: 第一种,生成氢气与反应时间的关系。金属(颗粒大小相同)越活泼,与同浓度的同一种酸反应时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氢气越多,曲线就越靠近纵轴(斜率越大)。一般有两种情况:①等质量的金属与足量的等浓度的同一种酸反应,金属完全反应,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由   把相同体积、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分别滴到等质量、颗粒大小相同的X、Y、Z三种较活泼金属中,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生成氢气的质量由多到少的顺序为_____;假如X、Y、Z都是+2价金属,则相对原子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 Y>X>Z X>Y>Z Z>Y>X     曲线的斜率越大,金属的活动性越强;转折点的纵坐标越高,氢气越多;化合价相同时,生成氢气质量与金属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 1.(2019·广东)取一定量打磨后的铝片于某容器中,再逐渐加入稀盐酸。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有关量的变化关系图错误的是(  ) B 2.(2021·济宁)一定质量的M、N两种金属,分别与相同质量和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以下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 A.两种金属的活动性:M>N B.两种金属生成氢气的质量:M=N C.两种金属消耗稀硫酸的质量:M=N D.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的质量:M=N D 3.将质量相等的镁粉和铁粉分别投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所得H2质量与稀硫酸质量关系曲线正确的是(  ) B 类型二  溶液pH变化的图像 此类试题考查的内容主要是加水稀释、加酸或加碱发生中和反应后的变化情况。解题的关键是看起点、拐点与pH=7的关系。常有以下四种情况:   向酸中加水时,pH起点小于7,pH升高至无限接近7,但不能超过7。   向碱中加水时,pH起点大于7,pH降低至无限接近7,但不能超过7。   向酸中加碱时,pH起点小于7,pH升高至等于7,碱过量后再大于7。   向碱中加酸时,pH起点大于7,pH降低至等于7,酸过量后再小于7。    判断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  ) C      酸中加水,酸性越来越弱至接近中性,故A错误;碱中加水,碱性越来越弱至接近中性,故B错误;酸中加入碱,酸性越来越弱,恰好完全反应时,变成中性,然后碱过量,再变成碱性,故D错误。 1.如图是室温下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的pH变化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中X是氢氧化钠 B.图中a点的阴离子是OH- C.向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加入铁粉后,溶液中有气泡产生 D.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2NaOH===Na2SO4+H2O C 2.(改编)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操作的是 (  )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水 B.向稀硫酸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C.向氯化钙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 D.向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pH=2的稀盐酸 C 3.向滴有酚酞的盐酸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所得溶液的pH与加入溶液体积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