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下册人美版美术 第十四课《如何欣赏雕塑作品》教学设计 课题 如何欣赏雕塑作品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美术 年级 七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 学习雕塑作品的含义及从题材、结构、情境及创作手法四个方面进行欣赏雕塑作品欣赏分析雕塑作品去感受雕塑艺术的独特魅力对比相同题材、题材、结构、情境及创作手法下不同艺术家创作的雕塑作品的不同之处 核心素养目 标 艺术表现:欣赏不同的雕塑作品,感受雕塑艺术的独特美感创意实践:从不同方面鉴赏雕塑作品,对比并感受其不同的艺术风格审美感知:对比鉴析同类题材或结构、创作手法下的不同雕塑作品文化理解:学习从不同角度去欣赏雕塑作品并进行分析 重点 学习欣赏雕塑作品的方法,从题材、结构、情境及创作手法四个角度进行分析结合雕塑作品进行鉴赏分析并谈谈自身的感受及心得 难点 对比相同题材、题材、结构、情境及创作手法下不同艺术家创作的雕塑作品的不同之处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雕塑在校园里、住宅区、公园里、街道上随处可见,如何欣赏雕塑品?请相互之间交流说说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鉴赏。 尝试欣赏雕塑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及想法 图片 本节课进入探讨学习如何欣赏雕塑作品,从哪些方面进行鉴赏并尝试鉴赏分析雕塑作品,感受雕塑艺术带来的独特美感。 思考问题说说自身的看法,了解本节课学习内容 抛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并引入本节课学习内容 讲授新课 雕塑鉴赏:通过对雕塑的感知、认识、鉴别与赏析,获得审美感受和理解的活动。 思考交流 请思考交流说说在鉴赏雕塑作品时,可以从哪几个角度进行鉴赏?鉴赏雕塑角度:题材、情境、结构、创作手法题材:通过对雕塑的名称、形象、背景年代、事件、主题内容以及所起社会作用的了解,体会创作者所要表达的主旨思想。情境:从雕塑作品的体量、位置、光线、观赏角度等形成的氛围,以及人物雕塑的动态、情绪等带给观者的心理感受,来体验作品。结构:通过对雕塑的形体、材质、肌理、色彩以及空间关系的组织安排等的研究,来认识作品。创作手法: 通过区分雕塑家运用写实、概括、抽象、夸张、虚实、对比等艺术手法创作的作品所呈现的不同风格特征来分析作品。 一起来从这四方面进行欣赏雕塑作品。 左图为卢舍那大佛 雕像,互相之间尝试从四个方面进行交流说说。 案例讲解 雕塑的题材 大佛端坐于八角束腰莲花座上,身着通体长衣,发髻呈波浪纹,双耳垂肩,面部丰满圆润,眉如弯月,双目半睁半合俯视众生,口角微露笑意,身后是马蹄形背光和宝珠形头光。整个佛像雍容高贵,凸显了大唐王朝的伟大与繁荣,也体现了“卢舍那”智慧广大、光明普照的主题。 雕塑的情境大佛高坐于宝座之上,气势异常雄伟,观赏者需近前仰望才能与大佛微微俯视的目光相接,不免心生敬畏。然而嘴角那一抹隐隐的微笑,却使高高在上、端庄智慧的大佛被赋予了慈爱而悲天悯人的表情,使人心生敬畏之余又有了温暖的感觉。因此,有人称其为东方的蒙娜丽莎。 雕塑的结构 大佛体壮形硕,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依山就势雕凿于天然石灰岩的露天摩崖间,端坐于正中;其余弟子、菩萨、天王、力士等体量缩小,排列两侧,形成众星捧月之势。这样安排是为了突出主佛,同时也是人间封建王朝君臣等级关系的写照。雕塑的创作手法 佛像的创作手法体现了唐代佛教艺术世俗化的特点。写实的脸部形象女性化特征明显。衣褶舒缓、飘逸而有韵律,犹如流水般轻盈和连贯,薄薄的衣襞下显示出壮硕健美的躯体。整座雕塑浑厚庄严,却不失轻巧灵动,是神性美与人性美高度统一的杰作。情境的提示雕塑是置身于空间中立体的作品,欣赏时请移动的脚步,变换你的视角,才能观察到每一个细节。雕塑作品也会随着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