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306735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晚春》课件(共21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7次 大小:1025422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晚春
  • cover
(课件网) 课外古诗词诵读 晚春 韩愈 任务一:预习检查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唐宋八大家之首。 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有《昌黎先生集》。 任务二:感知诗作 晚 春 韩 愈 草 树 知 春 不 久 归, 百 般 红 紫 斗 芳 菲。 杨 花 榆 荚 无 才 思, 惟 解 漫 天 作 雪 飞。 活动1: 划分朗读节奏。 活动2: 晚春:春季的最后一段时间。 不久归:这里指春天很快就要过去了。 百般红紫:即万紫千红,色彩缤纷的春花。 斗芳菲:争芳斗艳。 杨花:指柳絮。 榆荚:指榆钱,榆树的果实。 才思:才气、才华。 惟解:只知道。 漫天:满天。 根据注释理解诗意 注释导学: 诗意: 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竞相争妍斗艳。 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 任务三:品读揣摩 活动1: 诗人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晚春景色? 诗人用了什么手法来写晚春景物? 取得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1)诗人用了草树、杨花、榆荚等意象表现晚春景色。 (2)①一个“斗”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花朵人格化。 ②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争芳斗艳的美丽景象。 ③花草树木仿佛都有了情思,有了个性,成了精灵,使描绘的晚春景致生动而有情趣。 活动2: 诗歌一、二句写出了怎样的晚春景致?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 百花盛开,万紫千红,花木像是知道春天将归去,所以特别珍惜这最后的美好时光,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的本色。 活动3: 诗的三、四句意蕴深刻,为历代传诵。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这两句诗进行赏析。 ①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 ②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朴实无华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纷纷飘落,如雪花般尽情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 ③作者借此表达了要珍惜光阴、不失时机的人生态度。 活动4: 人们历来对“杨花榆荚无才思”一句的理解颇有争议,你是如何理解的? “无才思”三字颇怪异,遂引起后人诸多猜测。 或谓劝人勤学,不要像杨花那样白首无成;或谓隐喻人之无才,作不出好文章;或言有所讽喻;或言赞赏杨花虽无芳华,却有情趣和勇气。 示例一:“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自惭形秽,终凭自己的一技之长———作雪飞”,积极参加到挽留春光的队伍之中,这种勇气实在值得钦佩。 示例二:“杨花榆荚”平淡无奇,就如同人无才华写不出华美的文章,只能化作漫天飞舞的雪花。与前两句形成强烈的对比,从反面衬托出春光的无限珍贵。 示例三:春、夏、秋三季里争芳斗艳的花卉是相似的,而“杨花榆荚漫天飞”却是晚春特有的景色。诗人赞美它们专情,只有它们表达了与春缠绵难分、恋恋不舍的真情实感。 小结: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言绝句。诗人选择了“百般红紫”和“杨花榆荚”两个群体意象,前者万紫千红、繁花似锦,后者朴实无华、随风飞舞,它们在矛盾中得到统一,共同表现出“晚春”之美,并营造出广阔的审美空间,给人以启示。 任务四:精讲精练 1.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运用比喻、夸张手法,语言活泼生动有趣。如:草树能知、解、斗,能以才思论天下。 B.这首诗诗人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不失时机的人生态度。 C.“百般红紫斗芳菲”句中“斗”字,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 D.诗的前两句写出了晚春草木留春,万紫千红的特点。 2.诗的三、四两句意蕴深刻,为历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