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307209

2023届山东潍坊一模语文试题讲解课件(共33张PPT)

日期:2024-05-2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0次 大小:1560551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3届,山东,潍坊,一模,语文,试题
  • cover
(课件网) 潍坊一模试卷讲评 challenge!challenge! challenge!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语文 一、讨论20分钟,小组合作【现代文阅读1 、2 】 1.选择题———针对有问题的题目,思考正确选项为什么对,错误选项为什么错 ,从文中 找判断依据。 2.简答题———思考考点是什么,答案为什么这样组织,考试时审题哪里出现偏差,总结答题规律。 现代文阅读1:梳理材料核心观点,找出每一段的中心句 现代文阅读2:人物(主要、次要、群像)、情节【根据场所变更梳理概括】、环境(自然和社会)、主题 现代文阅读 简答题 01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历史年代学以历史时间为研究对象,可帮助历史研究者用时间线排序不同时空的历史事件。 B.1492年以数字来标记,本身是客观、中性的,但因与哥伦布到达美洲关联而具有历史意义。 C.中国没有自发产生单纯的纪年法,缘于古代以朝代和统治纪年能够融贯王朝的合法性。 D.材料二中认为《史通》可以与欧洲史学家的著作相比较,这样让西方读者更容易理解。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我们没能认识到时间在历史学中已充分渗透、在历史研究过程中无处不在这一事实,历史学就不是时间的科学。 B.从汤因比这一例子可以推断出,世界上曾经有过许多的文明或社会,但大多数都已经走向时间的终点,成为历史。 C.《史记》以创作实践树立写作典范,《文献通考》达到制度通史写作的高峰,这都说明一些中国史学家极具时间意识。 D.纪事本末体以历史事件为中心,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体现了连续时间,能让人清晰了解具体历史事件的开端和终点。 3.依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的举例与相关概念,不相符合的一项是(3分) 4.材料二对西方学者的偏见进行了反驳,请简要说明文章是如何逐步展开反驳的。(4分) 行文脉络 答题 区域 第一段 提出问题 “中国历史学家的时间是否不是连续时间,而是‘分段时间’” 第二段 表明观点 这是偏见,并提出“单轨”理论 第三段 说明问题 中国历史的编撰绝不限于朝代史的框架 第四段 说明问题 用“纪事本末体”说明克服“分段化”问题 第五段 再次明确观点 “历史中的化现是一个不断更新的连续过程” 组织答案,依据分值4分,可归纳成4条,注意规范作答,语言连贯。 ①首先提出问题:欧洲有些人认为中国历史学家的时间是分段时间,作者紧接着进行否定,并用道理论证、举例论证的方式证明中国史学家用"单轨"理论调和朝代、年号纪年等分段时间局限的观点; ②接着以《史记》《史通》等著作证明史学家用通史处理长时间历史以跳出朝代史框架的观点; ③再者,运用《通鉴纪事本末》证明纪事本末体的出现克服了时间的"分段化"; ④最后利用褒贬理论进一步指出历史是道德显现,道在中国历史中的化现是一个不断更新的连续过程,反驳了对方偏见。 5.下面这段改编歌词串联各个朝代,如同一部微型中国通史。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分析其体现出的历史时间的特点。(4分) 周朝太长,一分成了双;春秋在竹简上,战国忙打仗。 秦灭六国,长城曾辉煌:因为那暴政,二世而亡。 汉在远方,西元前后伤:随风飘散,新的模样。 三国残,两晋殇,胡人模样已泛黄…… 北风乱,夜未夹,二十五史剪不断…… 解析:“体现出的历史时间的特点”,考查的是对材料中作者观点的概括理解能力,一般有几则材料会涉及几则材料。 材料一第一段 历史学是时间的科学。 材料一第二段 通过分析历史存在都有时间界限,有开端和终结,阐释历史意味着时间,历史时间就是把历史事件根据一定的时间顺序排列起来。 材料一第三段 开头两句,转折关系的句子告诉我们侧重点在转折之后,那就是在年代上编排历史事件时,年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