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311239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

日期:2024-06-25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8次 大小:53570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黑龙江省,次月,解析,版含,Word,试题
  • cover
宾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规范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35题,每题2分,共70分) 1.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尊为天子,设官“抚万民,度四方”。帝尧之时,“百姓昭明,合和万国”。虞舜设官分职,“播时百谷”以解除饥馑,“敬敷五教”以教化民众。《尧典》、《舜典》、《大禹谟》等也有类似的记载。这些文献(  ) A.论证了皇权专制合理性 B.突出了农业的邦本地位 C.说明教化百姓的重要性 D.强调以民为本的合理性 2.“目极千里兮,伤心悲”“渐老念乡国,先归独羡君”“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竞陆沉”“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这些诗句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具有(  ) A.天人合一的精神 B.爱国忧民的情怀 C.自强不息的态度 D.革鼎创新的思想 3.《礼记》记载了先秦时期天子到大臣家的礼仪。登堂时,主人虽然该走东阶,但因天子来访,则不敢以主人自居而须从西阶上堂。这主要反映出(  ) A.权力与社会秩序的联结 B.宾主礼仪的一般要求 C.民俗与宗法观念的交融 D.皇权至上的社会体现 4.面对人民不满及周兴起的危险形势,曾有大臣提醒纣,纣说:“我生不有命在天?”后商被周取代,周特别强调“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但在其统治者内部却明确表示,保民就是敬天,敬天要做到保民。据此可知,周人(  ) A.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B.从人事角度思考天命 C.构建了新型政治体制 D.旨在宣扬传统天命观 5.人物品藻指对人物的品鉴和评论。魏晋时期人物品藻逐渐脱离了儒教礼法虚名的束缚,由之前的政治学为主转向美学为主,重在对人物风采、风姿和风韵的审美评价。这一转变折射出魏晋时期(  ) A.门阀士族的衰落 B.人文精神的活跃 C.民族交融的加强 D.三教合一的加速 6.中国传统文化以儒、佛、道三家为主干。三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构筑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春秋时期,一大批思想家著书立说,提出自己的主张,“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B.为巩固大一统局面,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C.宋代,儒佛道学说相互渗透,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 D.晚清,提倡个性自由的思想开始出现,黄宗羲等抨击封建专制,提倡经世致用 7.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这些主张,着重强调的是(  ) A.以人为本 B.天人合一 C.崇德尚贤 D.天下为公 8.西周时,重要档案均“书之玉版,藏之金匮,置之宗庙”,以后历代藏书之制莫不仿于此。随着“蔡侯纸”问世,档案进一步发展。两宋时,律法规定档案要按期逐级上送;《大明律》规定:“凡弃毁制书及官文书者,杖一百。”这表明,中国古代档案的发展(  ) A.源于汉字成熟及书写载体演进 B.种类数量进一步扩大 C.反映重视文化传承的历史传统 D.促进了文化教育发展 9.《海国图志》问世不久即传入日本,当时著名学者佐久间象山感叹自己与魏源“所见亦有暗合者”“真可谓海外同志”;另一日本学者感慨道:“使海内尽得观之,庶乎其为我边防之一助矣!”这表明此时中日两国的有识之士(  ) A.有了“开眼看世界”的意识 B.主张中日结盟以反对西方的侵略 C.产生了反对封建专制的思想 D.掀起了“师夷长技”的社会运动 10.1583年,欧洲传教士利玛窦进入中国。在华期间,他努力学习汉语,钻研中国传统经典,并以儒家所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