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11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学习目标: 1、通过对明朝内阁、厂卫和清朝军机处等新设机构职能的了解,理解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统治得以进一步强化的表现及影响。 2、运用历史地图,认识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的事实和意义。 3、知道郑和下西洋的概况,能够客观评价其影响。 放牛娃、做过和尚、起义军首领、开国皇帝…… 他是谁? 俺叫“诛”元璋,诛灭元朝的利器 朱元璋,(1328—1398)原名朱重八,字国瑞。濠州(今凤阳)钟离太平乡孤庄村人,幼时家贫,5岁就开始为地主放牛。1343年,濠州发生旱灾,次年春天又发生了严重的蝗灾和瘟疫。不到半个月,朱元璋的父亲,大哥以及母亲先后去世。朱元璋在走投无路之下,就去皇觉寺剃度为僧。他在寺里每日扫地、上香、打钟击鼓、烧饭洗衣,还受到老和尚斥责。不久,当地闹饥荒,寺里得不到施舍,住持只好打发和尚们云游化缘。 这样,年仅17岁的朱元璋只好离开寺院托钵流浪。在流浪的三年中,他走遍了淮西的名都大邑,接触了各地的风土人情,见了世面,开阔了眼界,积累了社会生活经验。后来他回到寺里,收到儿时伙伴汤和的来信,邀请他参加郭子兴的义军。恰在此时,他的师兄秘密告诉他,说有人知道此信,要去告密。于是,朱元璋去投奔郭子兴的红巾军。这一年,朱元璋二十五岁。从太平乡孤庄村的凄风苦雨到皇觉寺的孤灯茕影,再到淮西路上的托钵僧。从滁州城里的刀光剑影到鄱阳湖上的滔天巨浪和冲天火花。朱元璋,这个曾经的放牛娃、农民、和尚、叫花子,一路走来,走到应天府,登上至高无上的皇帝宝座。 姓名:朱元璋 别名:朱重八、朱国瑞 性别:男 民族:汉 学历:无文凭,自学成才 家庭出身:贫农(至少三代) 籍贯:安徽凤阳 生卒:1328-1398 职业:和尚———皇帝 父亲:朱五四农民 母亲:陈氏农民 座右铭: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 主要经历: 1328年—1344年放牛 1344年—1347年做和尚(讨饭) 1347年—1352年做和尚(撞钟) 1352年—1368年造反(这个猛) 1368年—1398年做皇帝 个人档案 一、明清的更替和专制统治的加强 堂堂大元, 奸佞专权, 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 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 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 贼做官,官做贼,混愚贤。 哀哉可怜! 元无名氏《醉太平小令》 第一等 蒙古人 蒙古族 第二 等 色目人 包括原西夏人和畏兀儿人等 第三等 汉人 原金统治区的汉族和契丹,女真等族 第四等 南人 原南宋统治区的汉族和其他各族 阶级矛盾尖锐 民族矛盾尖锐 1.明朝的建立(1)建立背景: 元朝后期,以蒙古族为主的统治阶级,对各族特别是汉族人民的掠夺和奴役十分残酷,加上黄河连年失修多次决口,天灾人祸让元末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极端尖锐化,1351年,朝廷强征民夫修治黄河决口,北方白莲教首领韩山童及其教友刘福通等决定抓住这一时机,发动武装起义。他们一面加紧宣传“弥勒下生”“明王出世”,一面散布民谣“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并暗地里凿了一个独眼石人,埋在即将挖掘的河道上。独眼石人挖出后,河工们惊诧不已,消息传出,大河南北,反抗烈火顿时燃起。 打工皇帝 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朱元璋讨元北伐檄文《谕中原檄》 1 2 3 4 招募老乡徐达 得遇贤才李善长 采纳朱升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礼遇刘基,广纳贤才 整合农民势力 消灭竞争对手 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1、明朝的建立 (1)背景 (2)建立政权 (3)完成统一 1351年,元朝爆发农民起义。起义将领朱元璋势力逐渐强大,统一了南方大部分地区。 1368年,朱元璋称帝,定都应天府(江苏南京),国号大明。 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1368年明军攻占大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