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332744

统编版(2019)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88次 大小:15682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统编,10课,教学设计,统治,金元,夏金元
  • cover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一、史学视野 【主题1】辽夏金元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材料 辽金元时期各朝代在政治制度上也有各具特色的地方。辽朝的南北面官制, “北面制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也就是以汉官治理汉地,实行汉族的封建制度;以契丹官员治理契丹地区,实行奴隶制度并逐渐向封建制过度。这明显是一国两制的办法,具有开创性意义。金朝时设立过行台尚书省,统治伪齐旧地,仍保存汉人官制。这是过渡阶段的一国两制的办法。元朝管理藏族事务的宣政院,管理澎湖、台湾事务的澎湖巡检司以及地方上的行省制,对后来中央及地方行政机构的设立都有深远影响。 ———苏红《辽宋金元时期的民族关系》 这一时期北方游牧文化区的各民族不断南下进入中原汉族农耕文化区促进了各游牧民族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转型,并通过与汉族在分布上的交错杂居、经济上的互通有无、政治上的相互借鉴、文化上的相互融合,推进了中国各民族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一体化进程。 ———段红云《略论辽宋夏金对峙时期中国民族的一体化进程》 辽宋金元时期的文化,不仅是指少数民族的汉族化,而是更高层次的中华化。 ———蒋维忠、安贵臣《辽宋金元时期各族的中华意识评析》 【解读】辽宋金元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加快了封建化进程,同时也以积极进取精神参与了中华民族文明进步的创造活动,融入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之中,开创了我国少数民族发展的辉煌局面。契丹、女真、蒙古族在建立政权之后,他们与汉族政权的频繁交流,对促进中华民族的交流与融合,对祖国辽阔疆域的奠定与边疆地区的开发,对传播中原文化、加强中外交流以及推动历史发展、促进社会进步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少数民族独具特色的国家治理方式也为中华文明增添了许多新的文化元素,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主题2】民族交融的研究角度 材料 宋代民族交融的史料,多由汉人记载,受此影响,研究者容易忽视少数民族的求同意识,即较少关注少数民族与汉族相融合的自主性。因此,应立足于少数民族角度,加强其所留史料的挖掘。 横向融合与纵向融合均应予以关照。所谓纵向融合,是指历史发展的纵向延伸,即随着王朝的更迭,前代进入的外来民族及文化经过融合后在后代形成的历史积淀。因为民族交融和文化变迁的结果是需要长时段来孕育的,外来民族和文化与前代民族和文化的融合程度一般没有与后代融合的程度深,所以从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来说,纵向上的融合是不可忽视的。 ———王善军 王道鹏《从族际交往到一体认同———20 世纪以来的宋代民族交融研究》 【解读】辽宋金元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民族交融的重要时期,一般都是强调汉族文明对少数民族的影响,但交融应该是双向的,我们不能忽视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性,立足于少数民族角度进行民族交融的研究更能够全面认识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的特征。 二、课标解读 【内容要求】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根据课标要求,本课学习重点在于梳理和理解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对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的重要贡献。北方少数民族对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辽夏金元各少数民族政权在建立之后,通过战争、经济文化交流、人口迁徙等各种方式与中原汉族文明频繁交流,在此过程中拓展了祖国的疆域,开发了边疆地区,并逐步认同中华文明各民族相互交融,共同发展。第二,辽夏金元各少数民族政权也积极进行制度建设,他们独特的文化也为中华文明增添了许多新的元素,这个新的文化元素对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也具有深远影响。基于这两个方面的作用,本课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