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338407

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课件--2022-2023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共57张PPT)

日期:2024-06-0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9次 大小:707264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57张,必修,选择性,历史,高中,2019
  • cover
(课件网) 第一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内涵与特点 课标要求 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 重 点 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特点和价值。 目 录 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和价值 【概念解读】 什么是文化? 广义上的文化指的是,凡超越本能的、为我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包括:(一)由人类加工自然创制的各种器物,即“物化的知识力量”构成的物态文化;(二)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社会组织构成的制度文化;(三)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称的习惯性定势构成的行为文化;(四)由为人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细蕴化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构成的心态文化。 狭义的文化,主要是指人类精神活动及其结果。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文化是能够被传承延续的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社会习俗、工具,附属物、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文学艺术、律法制度、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精神图腾等。 【概念解读】 什么是文化? 中华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在历史上的中国这一广袤土地上创造的全部文化的总称。 中华传统文化: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华文化。是在长期历史积淀中逐渐形成的、为全民族大多数人所认同和行为方式上的难以易除的心理和行为习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中华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体现中华民族蓬勃向上精神的主要思想观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 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 坚实根基。 概要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经历了哪几个基本阶段? 原始社会———夏商周:多元一体中华文化逐渐形成 春秋战国:华夏文化认同,中华文化的奠基 秦汉时期:儒学成为中华文化主流 魏晋时期:儒释道融合,玄学盛行 隋唐时期:中华文化辉煌灿烂 宋明时期:理学兴起、发展 明清之际:出现进步思潮,中华文化整体受到禁锢 近代前期(1840-五四前):想西方学习,救亡图存,科学民主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推动中华文化进步 中华文化的 发展历程 壹 中华文明多元起源。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北方草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天山南北,都是孕育中华文化的摇篮,各地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与地域特色。 黄河流域的文明快速发展,中原华夏族率先成为核心,并向四周辐射,推动着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的形成。 一、原始社会 中华文化的起源 1、多元起源 2、出现核心 中国新石器时代主要文化遗存 二、夏商西周 1、社会背景 ①国家建立;②农业、手工业发展;③文字产生 2、代表文化 ①提出“敬天保民”思想,主张德治 上天只把统治人间的天命交给有德者,一旦统治者失德,就会失去上天的庇护,新的有德者便取而代之,作为君临天下的统治者应该“以德配天”。这从理论上为“武王伐纣,以周代商”的历史提出了合理解释。 ②建立以人为中心的礼乐制度,主张“和而不同” 《国语·郑语》载:“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即实现和谐,则万物生长,如果完全相同,则无法发展。 早期人类面对自然界的淫威,深感无能为力,不得不将自身的幸福寄托于那无所在又无所不在的种种“神灵”的庇护和保佑。……但是,神毕竞是人类凭借幻觉和想象构造出来安慰自己、鼓舞自己、或者说欺骟自己的“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