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1 第5、6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 2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历史时空】 三 四 五 六 三国:魏、蜀、吴 南朝的四个朝代:宋、齐、梁、陈 1.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 2.北朝的五个朝代: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六朝:东吴、东晋、宋、齐、梁、陈 3 曹魏:重视农业,兴修水利,保护农桑。北方出现“家家丰足,仓库盈溢”的景象。 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海外贸易。230年,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加强台湾与内地联系。 蜀汉: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促进西南地区发展。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 三国与西晋 三国鼎立形势图(262年) 曹丕220年 刘备221年 孙权222年 220年曹操去世,曹丕废汉献帝建立魏国,东汉灭亡,进入三国时期。 4 三国与西晋 西晋 户数 人口 兵力 魏 103万 443万 60万 蜀 28万 94万 10.2万 吴 52.3万 230万 23万 三国实力比较表 266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西晋。 263年,司马昭派兵灭蜀汉。 280年,晋灭吴,三国鼎立局面结束, 西晋统一。 八王之乱 260年司马炎病逝,惠帝即位。惠帝妻贾皇后欲独揽大权与辅政的大臣杨骏发生矛盾。291年贾皇后杀死杨骏,统治阶级内部发生了一连串的政治残杀和战争,先后有八个分封为王的皇族参与其中,历史16年之久。 八王之乱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五胡趁虚而入。 ◎八王之乱形势图 农耕民族 (汉人) 游牧民族 (胡人) 中原 鲜卑 匈奴 羯 羌 氐 五胡内迁 中原汉族迁往江南 三国与西晋 6 01 02 03 04 大臣石崇与国舅王恺斗富 少数民族内迁 八王之乱 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 八王之乱,耗竭国力。 统治集团奢侈腐化。 少数民族内迁,民族矛盾激化。 简要说明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思考,为什么西晋的统一如此短暂? 8 东晋与南朝 公元317年,皇族司马睿重建晋朝,定都建康(今南京),史称东晋。 晋元帝司马睿 9 东晋的门阀政治———东晋虽然是司马氏政权的延续,但本身司马氏在政治上威望不高,整个朝廷都由世族大家把持,最先的一个乃出身琅琊王氏的王导,其后又有陈郡谢氏的谢安、谢玄、王敦等。 “旧时王谢庭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东晋初年政治上由王导主持 ,军事上依靠王敦 王与马,共天下 东晋与南朝 十六国与北朝 10 西晋灭亡后,北方各族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加上西南的成汉,历史上称为“十六国”。各国彼此攻战,北方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人民颠沛流离。 11 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温润,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自然环境 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社会环境 北方人口南迁,带去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劳动力与技术因素 1 1 2 2 3 3 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 东晋与南朝 16 十六国与北朝 公元4世纪后期,氐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376年,前秦基本统一了北方,与南方的东晋政权对峙。 淝水之战中,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江南的社会环境更加安定。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而前秦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混战状态。 13 420-589年的170年里,中国南方政权更替频繁,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这些王朝都在建康定都,历史上统称为“南朝”。 东晋与南朝 14 十六国与北朝 经济上 均田制: ① 北魏政府把掌握的土地实行分配 ② 受田农民纳租、纳调 ③ 受田农民服徭役和兵役 政治上 ① 迁都洛阳 ② 采用汉族统治阶级的政策 ③ 整顿吏治 文化上 汉化政策: ① 采用汉姓② 改穿汉服 ③ 学说汉话④ 提倡与汉族通婚 自主学习:根据课本及所学,概括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 实质: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和汉化 15 02 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 03 有利于北方经济发展、社会繁荣 01 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方民族大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