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一节 秦朝的统治 目录页 CONTENTS PAGE 第二节 西汉和东汉的兴衰 第三节 秦汉时期的社会经济 第六节 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第四节 秦汉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 第五节 秦汉时期的对外关系 第一节 秦朝的统治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秦朝的统一 商鞅变法为秦国统一天下奠定了政治和经济基础。至秦王嬴政即位时,其统一条件基本成熟。他重用李斯、尉缭等大臣,并采取远交近攻的外交策略,部署统一全国的战略。自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国先后灭掉韩、魏、楚、燕、赵、齐六国。 秦朝的统一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帝统一六国后,以咸阳为都城,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秦朝建立之后,陆续统一了越族地区和西南地区,随后又北击匈奴,取得了河套地区。同时,秦朝开始修筑长城,即把原秦国、赵国和燕国北边已有的长城连接起来。 秦朝的统一 秦朝的疆域,东临大海,西到陇西,南濒南海,北抵长城一带。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乱的局面,符合历史的发展潮流,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它也为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各族人民的安定生活与相互交往,提供了有利条件,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阅读材料 相传,秦筑长城时,劳役繁重。范喜良在与孟姜女新婚三天后,即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就饥寒交迫而死,尸骨埋于长城下。孟姜女历经千辛万苦,来长城送冬衣,却听到丈夫已死的消息。于是,她到丈夫死去的地方,扶墙痛哭三天三夜。这段长城就此坍塌,露出范喜良的尸骸。孟姜女在悲痛中安葬完范喜良后,投海自尽而亡。 孟姜女哭长城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因此,他自称“始皇帝”。他还规定,皇帝总揽行政、军事、经济等一切大权,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制度 政治措施 秦始皇帝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和行政机构———三公九卿制”。三公即丞相(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太尉(处理军事)和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召令及监察)。皇帝统领三公,掌握最终决断权。太尉由秦始皇帝兼任,形同虚设。三公之下设九卿,分掌政要。 建立三公九卿制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秦始皇帝在地方上废分封制,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郡县制。全国分为36郡,后又陆续增设至40余郡。郡以下设县或道。县以下设行政机构———乡、里和治安组织———亭。这些机构负责管理百姓,收取税赋和征发徭役。皇帝可直接任免中央和郡县长官,从而有效地掌握中央和地方的权力。 推行郡县制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秦始皇帝“使黔首自实田”,即令地主和自耕农向政府呈报其实际占有土地数量。政府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并按亩收税。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土地登记制度。另外,秦制规定男子十五需载明户籍,并开始承担徭役。户籍制度是封建国家统治人民的根本制度。 实行土地私有制 经济措施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秦朝统一后,为了改变战国以来度量衡和货币混乱的局面,方便人们进行沟通和交流,秦始皇帝在全国推行统一的度量衡和货币制度。 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秦始皇帝为了控制辽阔的疆土,下令修建了从都城咸阳到全国各地的驰道,“东穷燕齐,南极吴楚”。同时,他还规定了全国大车两轮之距为六尺,史称“车同轨”。除此之外,秦朝把对邮驿的不同称呼统一为“邮”。近距离的则用“步传”,即派人步行传递。 统一车轨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书同文”,即统一文字。秦始皇帝以秦国文字为基础,参照其他六国文字,制定小篆,并把小篆作为标准字体,在全国推行。当时还有一种流行字体,名隶书,比小篆更简便。 统一文字 文化措施 中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