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5346616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

日期:2025-05-23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3次 大小:2445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北师大,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
  • cover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 课前思考 这是小学数学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丰富:“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等内容,是对小数比较全面而系统的研究。先明确本单元的核心概念:计数单位。而“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的本质是计数单位与计数单位的个数同时变化。 本单元是在三年级“分数初步认识”和“小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是学生系统学习小学的起点。学生从小就见价格标签上的小数,到三年级的“小数初步认识”,学生的已有知识是较零散的,不系统的,且四年级的学生处于从直观到抽象的阶段。 教学目标 1.运用多元表征理解0.6=0.60,0.6=0.600。知道它们大小相等,但读法、意义和计数单位不同。多种表征呈现,为学生的差异服务: (1)语言文字:小数部分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意义角度表示小数。 (2)图像表征:用线、面、体等多种图像表示小数。直观形象。 (3)现实情景:用元角分、米分米厘米来表示小数。 (4)符号表征:0.6=0.60 (5)动手操作:和图像表征结合在一起。 学生能用各种办法表示小数的性质且通过有层次的练习,运用小数的性质解决问题。 2. 让学生有目的地展开猜想、操作、验证、想象等活动逐步理解归纳“小数的性质”,知道小数和小数部分、末尾和后面、1个0和多个0的区别,以及小数的大小为什么不变的道理。 3.能运用小数的性质正确地改写(含化简)和组合小数。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小数部分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的道理。难点:正确理解“小数部分的末尾”的含义。 教学流程 引入:认知冲突,激发探究兴趣 1.同学们,前几天我们一直和小数打交道,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小数。 2.请读一读下面这几个小数: 0.6、0.60、0.600、0.600000000 读了之后有什么想说的? “去0”是什么意思? 3.小数的后面去掉这些0后,这个小数的大小会不会变呢?请大家猜想一下。 小数的大小会变化吗? 【对于“去0”,学生基本分成两部分,一小部分认为越来越大,大部分认为大小相等。本节课是学生学习了“小数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且学生已有了充足的生活经验,但是对于小数为什么会有这一性质,学生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将本节课要研究的数学问题提出,激发学生探究验证的欲望,体会数学是讲道理的。】 展开:探究小数的性质 1.用多种方法验证0.6=0.60,0.6=0.600,初步得出小数的性质。 (1)用多种表征进行验证。 很多同学认为0.6和0.60大小是一样的,你能想办法验证0.6和0.60一样大吗? 学生独立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反馈交流,预设有以下几种: ①加单位。还原现实情景,用“元角分、米分米厘米”等学生熟悉的单位来说明。 ②画图。 ③意义。 ④数位表。 个位全部是0,相同;十分位全部是3,相同;百分位都是0,相同。由此推出0.3和0.30的大小相同。 【Lesh基于布鲁纳的表征系统理论,构建了其表征转化模型:实现在同一表征方式之间或不同表征方式之间的转化,才使得学生获得了要学习的数学概念的意义,亦即获得对要学习的数学概念的理解。因此设计了需要实现表征方式之间转化的任务,来帮助学生获得对相应概念的理解,包括帮助学生建立已有知识与新知的联系。】 (2)感知“变与不变”。 利用前面所学的知识验证了0.6=0.60。 这两个小数的大小不变,那有没有“变化”的地方呢? 【从感知“变与不变”,从不同或相对的维度思考问题,有助于学生学习学科的基本结构,而它有助于解决学生课堂内外遇到的问题。】 (3)学生举例进一步验证。理解去掉1个0和多个0是一样的。 那么别的小数是否也是这样呢? 请写一个小数,然后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