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348098

第9课《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 (表格式)

日期:2024-06-2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8次 大小:1804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9课,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格式
  • cover
教学设计 主备人: 授课人: 九年级 班 学科:语文 第 课时 第 周 课题 10.鱼我所欲也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孟子及《孟子》的相关知识;抓住文章的主要论点,理解全篇内容。 过程与方法 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把握其论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孟子所阐述的“舍生取义”的观点,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教学重点 了解孟子及《孟子》的相关知识;抓住文章的主要论点,理解全篇内容。 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把握其论证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案 教学过程设计 个性修改 一、目标导学 1.导入课文。 用孟子的名言导入课文。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出示目标。(课件展示) 二、自学自研 1.了解作者及作品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 孟子生于战国诸侯混战最激烈的时期,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他提出“民贵君轻”、“性善”论、反对掠夺性战争等主张。 为此,他到各国去游说诸侯,反对“霸道”,提倡以“仁”“义”为中心的“仁政”、“王道”。 《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儒家经典之一。《孟子》的显著特点:一是长于言辞,气势磅碍,论证严密,雄辩而色彩鲜明,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二是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阐述道理。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2.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题目是编者加的。孟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上下交征利”的时代。孟子认为,一国上下不顾道义的逐利,就会作乱犯上,必然导致国破家亡。因此,孟子在本文中提出的“舍生而取义”的观点,既是对人性的一种期望,也是对仁政的一种期待。 3.读准下列字音: 不为苟得也 wéi  为宫室之美为之 wèi wéi  所恶莫甚于死者 wù   箪 dān   乡  xiàng  羹 gēng  蹴  cù  妾 qiè 4.划节奏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 5.概括课文内容 第一部分(1段):提出本文论点,并对论点进行分析、阐述。 第二部分(2段):运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阐述“舍身取利”就是丧失的本心,进一步深刻论证“舍生取义”这一论点。 三、利用工具书和结合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四、重点字词掌握 (一)一词多义 1.与 通“欤”,语气词  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给   例句:呼尔而与之 2.于 比  例句:所欲有甚于生者 对于 例句:万钟于我何加焉 3.是 这种   例句: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这种作法 例句:是亦不可以已乎 4.得 得到,拥有  例句:二者不可得兼 通“德”,感激 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5.为 为了  例句: 乡为身死而不受 做   例句: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二)通假字 1.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通“避”,躲避。 2.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辩”通“辨”,辨别。 3.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与”通“欤”,语气词。 5.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通“向”,从前。 (三)古今异义 1.例句: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钟 古义:一种量器 今义: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 2.例句: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 古义:代词,这种 今义:判断动词,是  (四)词类活用 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名词作动词 。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 例句:鱼,我所欲也。 “也”,判断句标志。 译文:鱼,是我所喜爱的东西。 2.省略句 例句:乡为身死而不受。 “为”后面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