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355019

第九章青藏地区巩固练习(含解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日期:2024-06-16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4次 大小:129076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九章,青藏,地区,巩固,练习,解析
  • cover
第九章 青藏地区 一、选择题 1.关于下图中①②两处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①②两处纬度相当,但冬季气温差距大,高寒是①处突出的自然环境特点 B.①处发展了绿洲农业,农作物主要是青稞,②处有“鱼米之乡”之称 C.②处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是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 D.①处太阳能、地热能等洁净能源丰富,②处水资源、煤炭资源丰富,经济发达 2.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源区、黄河源区、澜沧江源区的总称。下面关于三江源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大部分位于西藏自治区北部 B.湖泊和沼泽是河流的天然的调蓄器 C.被誉为“世界水塔” D.地广人稀,不存在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 读下图,完成下面3-4小题。 3.对图中山脉两侧主要地形区及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是青藏高原,主要民族是维吾尔族 B.②是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地势第三阶梯 C.③是内蒙古高原,主要民族是蒙古族 D.④是塔里木盆地,分布有我国最长的外流河 4.下列图中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地农业以畜牧业为主 B.②地农业以水田为主 C.③地农业以旱地为主 D.④地农业以河谷农业为主 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有“中华水塔”之称,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这里植物只有不足100天的生长周期。上世纪90年代由于超载放牧、气候变化等影响,这里生态环境退化,我国于2020年底正式设立第一个国家公园“三江源国家公园”。图为三江源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5-7小题。 5.三江源地区( ) A.雪山众多、冰川广布 B.地形崎岖、丛林密布 C.位于我国第二级阶梯 D.遍地黄沙,戈壁众多 6.三江源地区植物生长周期较短的原因是( ) A.距海远,降水少 B.海拔高,气温低 C.纬度低,气温低 D.山地多,坡度大 7.我国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A.保护生态环境,杜绝旅游 B.保护野生动物,维护生物多样性 C.保护高原草场,禁止放牧 D.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 下图为中国青藏地区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8-11小题。 8.图中山脉①的名称是( ) A.横断山脉 B.天山山脉 C.昆仑山脉 D.祁连山脉 9.②所在地理区域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 A.青稞 B.大豆 C.水稻 D.玉米 10.近年来,②所在地理区域的冰川面积逐年萎缩,主要原因是( ) A.过度放牧 B.全球气候变暖 C.滥伐森林 D.湿地面积缩小 11.青藏地区农作物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其最主要原因是( ) A.河谷地带海拔低、气温高 B.有便利的灌溉水源 C.地势平坦,便于耕作 D.受国家政策的影响 青藏高原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其特色的美景,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 据此完成下列12-14题。 12.关于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地表崎岖,河湖很少 ②畜牧业发达,无种植业 ③具有丰富的地热能 ④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⑤藏族人为了适应当地日温差大,特色服饰是藏袍 ⑥该地区没有铁路 A.①②⑥ B.③④ C.②③⑥ D.①④⑤ 13.青藏高原上的三江源,被誉为“中华水塔”,但近些年的主要生态问题 A.水土流失 B.泥石流 C.湿地面积减少 D.森林遭到严重的破坏 14.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人为原因可能有 ①降水量逐年减少 ②过度放牧 ③任意砍伐树木 ④鼠害肆虐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读下图,完成下面15-16小题。 15.图中①②最可能分别表示( ) A.气温低,空气稀薄 B.太阳辐射强,气温低 C.气温低,太阳辐射强 D.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 16.下列现象与青藏高原地理环境不相符的是( ) A.海拔高,气候寒冷干燥 B.河流补给水源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