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355253

第12课《竹石》《马诗》《石灰吟》复习学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下册

日期:2024-06-2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60次 大小:3047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编版,六年级,语文,学制,五四,2022-2023
  • cover
部编版语文《竹石》《马诗》《石灰吟》复习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①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② 译文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依旧坚强不屈,任凭你东西南北的狂风,它都经受得住,仍然坚韧挺拔,顽强地生长着。 注释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根:扎根,生根。 原:本来,原本。 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磨:折磨,挫折。 击:打击。 坚劲:坚韧,刚劲。 任:任凭。 尔:你。 课文解析 ①前两句赞美立根于破岩中的劲竹的内在精神。开头一个“咬”字,一字千钧,极为有力,而且形象化,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再以“不放松”来补足“咬”字,劲竹的个性特征表露无遗。次句中的“破岩”更衬托出劲竹生命力的顽强。 ②后两句再深一层写恶劣的客观环境对劲竹的磨炼与考验。不管风吹雨打,任凭霜寒雪冻,苍翠的青竹仍然“坚劲”,傲然挺立。“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极言考验之严酷。诗人用“千”“万”两个字写出了竹子那种坚韧无畏、从容自信的神态,可以说全诗的意境至此顿然而出,我们感受到的已是一种顽强不息的生命力、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力。 结构图解 咬定—不放松(刚毅) 竹石 立根—破岩中(环境恶劣) 铮铮铁骨 千磨万击—坚劲(宁折不弯) 东南西北风—任尔(决不屈服) 感悟主题 《竹石》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表面写竹,其实是写人,通过刻画劲竹的形象,表现诗人面对种种艰难困苦,宁折不弯,决不向任何恶势力屈服的品格和不背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的铮铮傲骨。 练习: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这首诗是一首_____(题材)诗。(2分)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本诗是一首题画诗,题于作者自己的《竹石图》上。 B. 一个“咬”字使竹人格化,是一个主动的,需要付出力量的动作。 C. “千”“万”两字写出了竹子那种坚韧无畏、从容自信的神态。 D. 本诗借景抒情,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著的品质。 3.这首诗是一首_____(题材)诗。(2分)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本诗是一首题画诗,题于作者自己的《竹石图》上。 B. 一个“咬”字使竹人格化,是一个主动的,需要付出力量的动作。 C. “千”“万”两字写出了竹子那种坚韧无畏、从容自信的神态。 D. 本诗借景抒情,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著的品质。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诗是一首题画诗,题于作者自己的《竹石图》上。 B.一个“咬” 字使竹人格化。是一个主动的,需要付出力量的动作。 C.“千”“万”两字写出了竹子那种坚韧无是,从容自信的神态。 D.本诗借物抒情,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著的品质。 6.《竹石》选自《 》,作者是 (人名),字 号 ,他是 代(朝代)的 家、 家,是“ ”之一。 、 、 被称为“三绝”,尤其擅长画 、 。 ①原: ②任: ③尔: 从题材来看,这是一首 ,从体裁来看, 这是一首_ 。 4.下列对本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作者为自己的一幅名为《竹石图》的画作所写的一首诗,是一首题画诗。 B.首句中“咬”将竹拟人化,“定"写出了竹的目标明确,“不放松”写出竹的意志坚定。 C.首句中的“青山”是竹的依靠,明写竹的坚定不移,也暗写青山对于竹的重要性。 D.首句是特写镜头,是从局部来写竹石;第二句是全景图,是从整体来写竹石的。 5.下列对本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该诗的前两句交代了画面内容,展现了画之“形";后两句揭示的是画之“神"。 B.“磨”和“击”写出加害者手段之残忍,“千”和“万”突出了加害者用心险恶。 C.“千磨万击”之下,竹“还坚劲”,其中“还”字,突出了诗人的意外与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