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梯级训练 基础练习: 1.下边两则材料出现的共同历史背景是( ) “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中共中央向全国发表号召抗战的宣言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南京大屠杀 2.历史学家认为:“卢沟桥事变只不过是一个更大图谋的开端而已。”这个“更大图谋”指日本( ) A.割占台湾 B.侵占东北三省 C.制造南京大屠杀 D.灭亡中国 3.在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联手,共御外侮。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八路军、新四军改编完成 C.国共合作宣言和蒋介石谈话的发表 D.淞沪会战的爆发 4.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其总指挥是( ) A.毛泽东 B.朱德 C.彭德怀 D.叶挺 5.1937年8月,日军进攻上海,直接威胁南京。南京国民政府组织了规模空前的( ) A.太原会战 B.武汉会战 C.徐州会战 D.淞沪会战 6.右图是日本《东京日日新闻》在1937年12月报道的消息。它客观反映了灭绝人性的( )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南京大屠杀 D.秘密细菌战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7年7月,在中国北京郊外日中两军发生冲突,以此为契机,日中战争爆发。8月在上海也发生了冲突,没有宣战的状态下,日本军接连不断扩大战线,同年12月占领中国首都南京。这时,日本军在混乱之中杀害了众多俘虏及居民,受到国际性谴责。 ———日本教育-出卷网-中学历史教科书 (1)材料中“在中国北京郊外……”“在上海也发生了冲突”分别是指哪两个事件 (2)南京大屠杀共杀害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多少人 日本教科书是怎样描述这一事件的 (3)你如何评价日本教科书这一描述 你对此有何感想 能力练习: 8.(2022大庆)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准备举办一场抗日战争历史图片展,小军找到了一幅《中国军队血战卢沟桥》的图片,你认为他应该归入的栏目主题是( ) A.英勇抗日,同仇敌忾 B.抗美援朝,洪流奔涌 C.三大改造,胜利完成 D.十年“文革”,烽火绵延 9.1937年7月17 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指出“卢沟桥事变已经到了退让的最后关头”“再没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如果再退让,“北平就要变成沈阳第二”。上述谈话内容表明蒋介石( ) A.要寻求美国的援助 B.要继续实行不抵抗政策 C.要抗击日本侵略者 D.要组建南京国民政府 10.小明在复习“中国抗日战争”一课时,利用年代尺梳理知识。他整理的这段历史,反映的最主要内容是( ) A.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C.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D.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11.国共关系直接影响着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下面两党关系演变中,实现再合作的原因是( ) 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 A.日本侵华加剧了民族危机 B.共产党改编红军停止了内战 C.国民政府改组缓和了矛盾 D.东北军和八路军实现了联合 12.电视剧《亮剑》成功塑造了八路军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和国民党晋绥军某部团长楚云飞的形象。该剧中有李云龙和楚云飞共同抗日的情景,你认为出现该情景的原因是 ( ) ①国共两党的阶级立场相同 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③国共两党坚持的抗战路线基本一致 ④中日民族矛盾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3.《杀鸡儆猴图》是我国杰出漫画家张乐平的漫画作品(如图)。该漫画刊登于1937年10月23日《战时画刊》上。漫画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 A.武汉会战 B.淞沪会战 C.徐州会战 D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