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5390121

12.2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第二课时)教案2022--2023学年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5-05-15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8次 大小:2063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12.2,感受器,感觉器官,第二,课时,教案
  • cover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选自初中生物北师大版教材第四单元第十二章第二节,这节课程的内容主要是介绍人体感受外界刺激和反射活动的起点感受器,与感觉器官的相关内容。因为主要是通过眼与耳来获取信息,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学习眼与耳的结构与功能,来了解视觉和听觉的形成。同时人体也通过其它感受器来感知外界刺激变化,所以本节课也介绍了其它感觉器官。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同时也能使学生更加了解自己。因此,他们会对本节课的内容非常感兴趣。并且,在经历了半年多的初中学习之后,学生们已经拥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还拥有了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们通过分析更多的例子,来深化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教学目标 说出感觉产生的基本过程,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与功能,说明视,听、嗅、味觉,以及皮肤触觉、温度觉感受器感受刺激的性质。 描述视觉与听觉的形成过程,解释近视、远视视物不清的原因及其娇正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关注自己的身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与功能。 难点:视觉与听觉的形成,解释近视、远视视物不清的原因及其娇正方法。 五、教法学法 教法:观察法、讨论法、探究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六、课时安排:2课时 七、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 复习上节课的知识。 师:人们常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眼睛,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我们的耳朵。 听老师讲述 耳的 结构与 功能 耳的 结构与 功能 活动:老师组织学生观察自己同桌的耳朵,并且对照幻灯片上展示的耳的结构图,辨别耳的结构; 学生观察结束,请一位学生对照幻灯片上的耳的结构示意图,说出耳朵都有哪些结构,并试着推测有何功能。 老师点评学生的回答,并补充知识点。讲解耳朵的结构。 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 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外耳道有传送声波的作用。另外,在外耳道的皮肤上生有耳毛和一些腺体,腺体的分泌物和耳毛对外界灰尘等异物的进入有一宁阻指作用。 中耳由鼓膜、鼓室和听小骨组成。 内耳结构比较复杂,由一些骨质壁围成的腔管组成,可分为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三部分。内耳兼有听觉和感受位置变动的双重功能。 实验观察 回答问题 听教师讲解, 认真思考。 听觉的 形成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节课学的视觉的形成过程吗? 带领学生回忆: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角膜———房水———瞳———晶状体和玻璃体———视网膜成像———视神经———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那么听觉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指导学生对照耳朵的结构示意图,猜想一下听觉的形成。 随后播放听觉形成的动画课件,带领学生总结: 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听教师讲解, 认真思考 嗅觉与 味觉 (这个部分不是重点内容,教师根据教材,进行简要的讲解) 当空气中分布着某些有气味物质的时候。我们用鼻吸气就可能感到气味的存在,这就是嗅觉。嗅觉感受器位于鼻腔顶壁,叫做嗅黏膜,这里的一些“嗅细胞”受到某些挥发性物质的刺激就会立生神经冲动,冲动沿嗅神经传入大脑皮层而引起嗅觉。 人的嗅觉辨别能力因人而异,差别有时较大。有人甚至缺乏一般人具有的嗅觉 能力。测定人的嗅觉能力,可以用能够引起嗅觉的气味物质的最低浓度来表示。如 用人造麝香测定人的嗅觉时,每升空气中5X10- 6 mg的含量就能使人觉察到。 另外,人的嗅觉也很容易产生适应。如果感受器持续受到某种刺激,其产生冲 动的能力会随刺激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减弱,这叫做感受器的适应。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