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5398198

第15课 权力与理性——17、18世纪西方美术 教案 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美术鉴赏

日期:2025-10-03 科目:美术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67次 大小:2361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美术,2019,人教,高中,教案,西方
  • cover
第三单元 第十五课 权力与理性———17、18世纪西方美术 【基本信息】 课 题:权力与理性———17、18世纪西方美术 教学模块:高中美术鉴赏(必修) 教学课时:1个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巴洛克艺术、罗可可艺术、新古典主义的主要特点和艺术主张,对比分析,联系鉴赏,并归纳出这段时期欧洲美术取得的巨大成就,在世界美术史上的地位。 对应17、18世纪欧洲历史背景,从历史文化的角度观察理解作品,在图像识读的基础上提升人文素养。 【基本问题】 17、18世纪,欧洲各国不同美术风格的产生与欧洲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有何关系? 17、18世纪的西方美术在世界美术史上有什么地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并掌握17、18世纪西方美术史中各种不同风格美术作品的特点。 对不同地区美术风格流行的社会条件做较全面的了解。 2. 教学难点 结合社会背景充分了解艺术风格,理解社会文化与艺术风格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图像识读:《巴尔贝里尼的胜利》 《信》 问题情境:17世纪的意大利罗马很多的宫殿与别墅都绘有天顶画,通常 规模巨大,场景宏伟;而同时期的荷兰,画家却热衷以较小的画幅表现日常 生活的琐碎细节,二者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别? 学生分析讨论回答。 二、深入教学 自主合作探究:分四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分别探究一个内容。 “教会的权威” 图像识读:《圣德列萨的沉迷》 问题情境: 受教会支持的巴洛克美术的特点是什么? 17世纪著名巴洛克艺术家贝尼尼的雕塑作品《圣德列萨的沉迷》表现手法以及表达的内容? “皇室的荣耀与贵族的浮华” 图像识读:《宫娥》 《公主厅》 《舟发西苔岛》 《劫夺列其普的女儿》 《玛丽·美第奇的抵达》 问题驱动: 试从作品题材、风格流派、特点比较《劫夺列其普的女儿》与《舟发西苔岛》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原因。 受贵族支持的罗可可美术有什么特点? 鲁本斯的作品与委拉斯贵支的作品有何异同? 鲁本斯的作品《玛丽·美第奇的抵达》有什么特点? 罗可可代表画家华托的作品《舟发西苔岛》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罗可可美术与巴洛克美术有何异同? 参考: 作品名称 《劫夺列其普的女儿》 《舟发西苔岛》 题 材 希腊神话故事 上流社会的享乐生活 风格流派 巴洛克 洛可可 风格特点 1.打破神性的宁静和谐,具有享乐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 2.强调运动与变化,富有空间感和立体感。 1.浮华做作,缺乏对神圣力量的感受。 2.轻快优雅,摆脱宗教题材,以舒适豪华取代痛苦与殉难。 探究与发现:分析里戈的作品《路易十四》,谈谈该画表达的主旨是什么。3. “市民生活的礼赞” 图像识读:《信》 《夜巡》 问题驱动: 17此纪荷兰绘画艺术有什么特点? 维米尔与伦勃朗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4. “理性的光芒” 问题驱动: 法国普桑的油画作品《我也在阿卡迪亚》与洛兰的《有牛群和牧人的风景》有什么特点? 分析大卫作品,归纳特点。 为什么在不同时期与地区会流行巴洛克、罗可可、古典主义与新古典主义艺术? 探究与发现:《马拉之死》中很多细节都反映了马拉这位法国大革命中雅各 宾派成员的品质,查阅相关资料,尝试去解读画中那些细节的含义。 小结:在认识17、18世纪西方美术时,我们必预看到它的多元性、复杂性, 认识美术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 三、总结教学 17、18世纪欧洲美术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阶段,一方面继承了文艺复兴的写实传统,另一方面为19世纪美术的变革做了准备。由于欧洲各国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的美术风格与题材也多有不同。一些艺术家将眼光放到现实生活与真实事件中,绘画内容得到极大丰富,而伦勃朗、维米尔等人对色彩和光的运用,也为后来的艺术家带来了启迪。 四、拓展学习 14至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17世纪法国的古典主义与18世纪后期的新古典主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