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399090

17《爱莲说》教案

日期:2024-06-2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3次 大小:1663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爱莲说,教案
  • cover
《爱莲说》教案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感受文言的节奏之美,背诵全文。(重点) 2.在整体感受的基础上体会文言经典之作的精致,如句式的整散、句序错落、层次的丰富和文气的缜密等。(难点) 3.感受君子对自我品性操守的坚守,体会洁身自好、崇尚独立的人格。(难点)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 活动一:朗读中初步理解文意 1.读文章,看看文章写了点什么。不懂的字词参看注释或查阅字典解决。 朗读活动安排: 甚蕃(fán) 淤泥(yū) 濯(zhuó) 清涟(lián) 蔓(màn) 亵玩(xiè) 噫(yī) 颐(yí) 鲜有闻(xiǎn) 隐逸(yì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部分学生朗读片段或全文,全班齐读课文(读3-4遍)。 2.组织交流:文章写了什么?有没有不懂的字词?提醒学生对注释中的一些字词要特别注意。 对文章大意,学生能大致讲清楚即可,不必求全责备;也不强调概括的精练,这篇文章本就简练得很。这个环节的活动重在排除阅读障碍,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学生可能不理解的词语:可爱者、蕃、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宜乎众矣;三个“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花之隐逸者也、菊之爱。(教学过程中适当板书要点) 活动二:研读中辨体,理清主旨 1.文题《爱莲说》中“说”,大家理解吗? 视学情补充资料:①说:作者发表对某个问题的见解。②吴讷《文章辨体序说》:“说者,释也,述也,解释义理而以己意述之。”“即事即理而为之说”。 2.题目是《爱莲说》,作者要阐述的是“爱莲”之道。文中哪句话有高度概括“莲”的整体形象? 预设:“莲,花之君子者也。”(板书) 3.齐读“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小组合作:完成下面的作业单。 (该活动有一定难度,提供作业单时每栏先填上两处,粗体体字处需要学生填写,给学生的讨论再提供一点帮助。 序号 文句 莲的特点 君子的品格 1 出淤泥而不染 不会被污浊的 环境浸染 洁身自好 2 濯清涟而不妖 不会因环境的美好而不自持 洁身自好 3 中通外直 花梗通达笔直 内在通达外在强直 4 不蔓不枝 不旁逸斜出 单纯,独立 5 香远益清 给周围以有意义的影响 有道德感召力 6 亭亭净植 洁净与笔直挺立 洁净,挺拔 7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凛然不可侵犯 独立 初一学生的概括、提炼等抽象思维能力有限,思考可能会囿于表面信息,对文章内涵不能深入理解,而完成这项活动需要较高阶的思维能力,所以,活动推进过程中,学生做多少做到什么程度应视情况而定,不必苛求。 引导学生概括时需要注意: (1)作者的视点始终在“莲”上,要主体突出。 (2)第一层不宜概括为“外界环境对莲的影响”,而是“莲”这个主体如何对待不好或好的生长环境。即强调君子对自己道德操守的把持,追求独立的人格。 4、小组合作任务推进:将这七句话分为几个层次,并概括各层的要点。 要点参考:这段文字有三层意思。第一层(前两句):写莲如何对待所处的生长环境(淤泥、清涟);第二层(第三到六句):写莲的物理性状(结构、外形、气味);第三层(第七句): 写莲与外界的关系(莲对外界的影响,莲让外界如何对待它)。(教学过程中适当板书要点) 小组在班级交流时,引导学生思考这段话中语意的丰富、句式与语意的关联等精妙之处。在朗读、品鉴中引导学生体会文言经典作品的文气。 学习推进问题:在这些语句中,哪一句有综合、统领、概括的作用? 要点参考: (1)应是末句“可远观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