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405459

9《鱼我所欲也》对比阅读 含答案

日期:2024-06-2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9次 大小:32614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鱼我所欲也,对比,阅读,答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鱼我所欲也》对比阅读答案 第一组答案: 1.患:祸患,灾难 是:这、这样 谓:对……说 故:缘故、原因 评分说明:每空1分,共4分 2.(1)如果人们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一切可以保住生命的手段哪有不采用的呢?(2)送给你天下,却要你的性命,你愿意这样做吗?评分说明:关键词翻译正确,语句通顺,意同即可。每小题2分,共4分 3.B【解析】孟子不是绝对地反对一切欲望,而是将欲望纳入了“义”的考量之中。“舍生而取义”是极端情境下的两难抉择,是孟子“义利之辨”的一个重要命题。 4.“义”是正义,是有利于人民、民族、国家的大义。(1分,答到“正义、大义”均可得1分) 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坚持人民(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所以我们应该坚持。(2分) 课外文言文译文: 墨子说:“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如果)现在对某人说:‘给你帽子和鞋子,然后斩断你的手足,你愿不愿意做(这件事)呢?这人一定不愿意。为什么?就因为帽子和鞋子比不上手足可贵。又说:‘给你天下,然后把你杀死,你愿不愿意做(这件事)呢?’一定不愿意。为什么?就因天下比不上生命可贵。(可是)为了争论一句话而互相厮杀,这就是把正义看得比生命更为可贵啊!所以说: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 第二组参考答案: 1.(2分)⑴(有)什么益处。⑵给、赠给。⑶推辞,拒绝。⑷游说,说服 2.(4分) ⑴(2分)先前(为了大义)宁肯死也不愿接受(一箪食一豆羹),现在为了宫室的美丽接受了(万钟俸禄)。⑶(2分)他也太不了解我了。 3. (3分)C【解析】景公没有接纳控制建议。 4.(3分)可以(1分),因为它可以作为事实论据来论证“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这一观点(2分)。 【乙】文翻译:孔子谒见齐景公,景公把廪丘邑赠给他,以此作为孔子供养之地。孔子推辞不接受(赠地),回到住处,对弟子说:“我只听说,君子应当有功劳而受禄。时下我游说景公,景公并没有采纳我的主张,却赐给我廪丘邑,他太不了解我了。”令弟子驱车,辞别一个(景公)离去。 第三组答案: 1. ①何加:有什么好处。 ②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③被:同“披”,披着,穿着 ④裘:皮衣,御寒的衣物 2. ①这种做法就叫做丧失了天性,天良及羞恶之心。 ②我听说古时候好的君主自己吃饱了却想到别人的饥饿。 3.A【解析】从反面做论证。 4.能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于国于民于人有益的事等。社会上的哥们义气是与小团体个人私利相关的江湖义气与本文的“义”不同。 【课外译文】齐景公在位的时候,大雪下了三天而不停。景公披着白色的狐皮裘衣,坐在殿堂侧边的台阶上。晏子进宫拜见景公,站了一会儿,景公说:“怪啊!大雪下了三天而天气竟然不寒冷。”晏子回答说:“天气果真不寒冷吗?”景公笑了笑。晏子说:“我听说古代的贤德君王,吃饱的时候能知道有人在挨饿,穿暖的时候知道有人在受寒,安逸的时候知道有人在辛苦。现在君王不知道民间的疾苦啊!”景公说:“说的对!我听从您的教诲了。”于是就下令拿出衣物和粮食,发放给饥寒交迫的人。 第四组答案:1、(1)(乡“向”,从前 )(2)已( 停止,放弃) (3)胡(为什么 ) (4)然 ( ......地样子 ) 2、(1)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 (2)颜回的志趣很好呀。 3. B【解析】仍然保持了对比说理与正反论述的惯性, 4、甲文强调做人要坚守礼义,有羞恶之心,不为名利所动,乙文强调做人要坚守自己的志趣,不因为贫穷而改变。 【课外文言翻译】孔子对颜回说:“颜回,你过来!你家境贫寒居处卑微,为什么不外出做官呢 ”颜回回答说:“我无心做官,城郭之外我有五十亩地,足以供给我食粮: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