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清/明/节/主/题/班/会 清明节的由来 清明节的习俗 清明节的饮食 品读清明 缅怀革命先烈 文明祭祀 壹 贰 叁 肆 伍 陆 目 CONTENTS 录 清明节的由来 壹 清明节的简介 清明节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五日,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 2008年起,清明节与端午节、中秋节一样成为国家法定假日后,也成了一年中重要的“小长假”。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个节日: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 清明节的历史 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的融入有关。相传春秋时期晋文公为纪念死于火中的忠臣介子推而将其忌日命为寒食节,其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古时,寒食亦称“禁烟节”“冷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日,是缅怀和感恩为主题的祭扫节日。清明是踏青春游的日子。 清明节的历史 扫墓从唐朝开始盛行,唐朝扫墓日期一般在寒食节,唐玄宗诏令“寒食上墓”。 因寒食与清明相接,随着时间的迁移,寒食节的习俗渐渐融入了清明节。 到了宋元时期,清明逐步形成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将寒食风俗与踏青等活动相融合的传统节日。 人们由于清明上坟都要到郊外去,在哀悼祖先之余,顺便在明媚的春光里骋足青青原野。因此,清明节也被人们称作踏青节。 清明节的历史 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今,清明除了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也是国家的法定假日,清明假期一般在4月3日-5日。 这一天,人们在清明扫墓的同时,也伴之以踏青游乐的活动。因此,清明既有慎终追远的感伤情怀,也有欢乐赏春的喜庆气氛。 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5天。 《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岁时百问》则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清明节与节气 清明节与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和民众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气候规律,比较适宜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物候、降雨等方面的变化。 对人们依时安排农耕、蚕桑等活动有不可或缺的指导意义。到了清明,气温变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清明节气在时间和天气物侯特点上为清明节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该节气被看作清明节的源流之一 清明节的习俗 贰 扫墓祭祖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祭祖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为家祭,一种为墓祭。 家祭,即在家里设供或在祠堂太庙祭祖; 墓祭,即去坟茔墓地祭祀祖先。上坟墓祭,一为祭奠,二为扫除坟上杂草,以示后继有人,香火不断。 清明祭扫的日期,各地风俗不同。 有的是在清明节的前十天后十天,有的是“前三”“后三”,有的在清明前后逢单日举行,有些地方扫墓活动甚至长达一个月。 踏青 踏青,又叫探春、寻春。春暖花开的清明时分,他们结队出游,在凭吊先人的同时,感受春天气息。 踏青的习俗在我国由来已久,杜甫在诗中曾记载了春游踏青的情景,“三月三日气象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民间历来有踏青的讲究,每当青草依依、清水涟涟之时,人们便脱下长布衫,走出家门,三五成群到乡野山间赏景散心。 放风筝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 夜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