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409955

【学案】纲要(下)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日期:2024-06-0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24次 大小:2886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学案,纲要,3课,中古,时期,欧洲
  • cover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展示 核心素养要求 学习目标 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洲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认识这一时期欧洲文明的多元面貌。 1.通过对相关史实的表述,理解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增强历史解释的能力。 2.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出发,理解封建经济的发展与城市的产生、王权的强化与主要封建国家形成之间的关系。 了解中古时期欧洲社会变化 认识这一时期世界文明的多元面貌 知识梳理 封建社会初期 政治:封君封臣制度———权力分散,王权软弱,地方割据 原因: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 内容 地方领主为其家族和亲兵提供土地作为给养。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 土地被层层分封,各级封建主都是土地事实上的占有者,享有土地上的司法、行政和经济等各种权力。 影响 国王或皇帝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通过封君封臣制度与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 封建主作为领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 封建庄园和农奴制 庄园制 含义: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也是基本的社会政治单位 内容:大小不一,耕地由领主自营地和农民份地组成;自营地由领主直接经营,由农奴耕种,收入归领主所有。农民份地是农民从领主处领有的土地,分为农奴份地和自由农份地,自耕自收。 特点:经济上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政治上拥有自己的法庭,维持社会秩序 农奴制 农业生产主要劳动力 农奴在法律上是非自由人,被固着于土地上,需要自备工具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 封建社会的中后期 政治:王权加强 背景:社会环境逐渐稳定;经济增长 表现 15世纪晚期,英格兰逐渐形成较为的强大王权 15世纪晚期,法兰西国王逐渐完成统一,王权加强 15世纪末,在伊比利亚半岛形成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国家 影响 政治:结束政治混乱和割据状态,国家逐步走向统一;王权集中国家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基督教会对西欧国家的控制,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经济: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 经济:城市的兴起 原因 西欧封建社会走向稳定 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 时间:10~11世纪 特征 城市位于封建主的土地上,主要居民是手工业者和商人,以工商业为基本谋生手段。 一些城市通过与封建主谈判,或以金钱赎买,或武装暴动,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自治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一些城市兴办大学 基督教会 地位:在中古西欧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表现:整个西欧社会的居民几乎都是基督教徒,教会控制着他们的精神生活,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了人性的发展 拜占庭与俄罗斯 拜占庭帝国 时间: 概况 经济:工商业发达,都城君士坦丁堡是当时欧洲最大最重要的城市,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政治 对外扩张:先后占领北非和意大利等地。 法律编纂:查士丁尼在位期间编订的《查士丁尼法典》,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它与同时或稍后编纂的《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合称《罗马民法大全》。 衰落 原因:连年征服战争严重消耗了拜占庭的资源。6世纪中期之后,由于游牧部族的冲击和内部矛盾,帝国陷入混乱。 表现:7世纪中后期,帝国丧失了从叙利亚到北非的大片土地,仅保有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等地区。 灭亡:1453年,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攻陷,帝国灭亡。 俄罗斯 基辅罗斯:9世纪建立,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影响,一度是东欧最强大的国家,13世纪上半期,被蒙古征服成为金帐汗国的臣属。 2.莫斯科公国 (1)兴起:16世纪初,以莫斯科公国为中心的统一国家建立,并向周围扩张。 (2)强盛:1547年,伊凡四世正式加冕为沙皇。 (3)结果:到17世纪末,俄罗斯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庞大帝国。 难点突破 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