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箫》 课时 1 学情分析 演唱《箫》这首歌曲,旨在让学生在民族音乐的实践活动中,感受江南民歌的特色,了解江南丝竹中乐器箫的一些简单知识。同时编配类似轮唱的简单二声部,也适当为学生渗透了合唱的教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用舒展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箫》,并了解江南民歌的特点。过程与方法:能在做游戏表演、探究、设疑以及师生合作中学会歌曲;在倾听、实践、评价等过程中,感受江南民歌的曲调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我国民族乐器“箫”,渗透传统民族音乐,培养孩子的民族自豪感,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1、用轻柔细腻的声音演唱歌曲《箫》,表现江南儿童吹箫时的优雅和快乐。 2、感受江南地方音乐细腻柔婉的风格,并认识“箫”这件乐器。难点:1、能唱好歌曲出现的一字多音处。 2、完成简单的二声部合唱,基本做到轻柔和谐。 教材分析 《箫》这首歌曲是根据江南民歌《紫竹调》改编而来,曲调得以简化,采用生活化的歌词,更富童趣,具有浓郁的江南民歌细腻柔婉的风格特点。旋律起伏不大,多处运用重复的手法,生动有趣地表现了江南地区的孩子们学习吹箫时的场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箫。 板书设计 箫1=C 2/4 江南民歌 江南民歌特点:轻柔、细腻 时间 教学设计(课堂基本范式) 设计意图 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放映展示江南风光的图片,配上箫吹奏的伴奏音乐。让学生感受江南风俗,聆听“箫”的音色。出示“箫”的实物,介绍这件乐器,学习箫的演奏姿势。模拟箫的声音。(截取教材中二声部中高声部旋律,用“yu”来哼唱,要求唱得连贯。)二、探究合作,学唱歌曲。感受歌曲。聆听歌曲,模仿吹箫的动作随音乐做律动。学唱歌曲。(1)结合科尔文手势复习五声调式的音:1 2 3 5 6。(2)将《箫》这首歌曲每小节的第一个音以玩游戏的方式唱一唱:老师做音符的科尔文手势,学生唱音符。(3)师生合作唱谱,学生演唱每小节的第一个音,老师接唱其他音符。(4)有感情地朗读歌词,要注意乐句换气。(5)随钢琴伴奏完整演唱歌曲。师强调一字多音处,引导学生唱得轻柔、连贯。三、表现歌曲。拓展二声部尾声。复习前面学习的用“yu”演唱的二声部中高声部旋律,作为尾声加入到歌曲最后。学生唱高声部旋律时,教师同时演唱低声部旋律。师:你们听到老师唱的是哪句吗?请部分学生继续演唱高声部旋律,另一部分学生与老师一起以轮唱的形式演唱低声部旋律,形成二声部。学生分两个声部进行演唱。2、跟随歌曲伴奏带完整演唱歌曲,学生边唱边做陶醉的吹箫动作。四、总结全课,拓展延伸。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江南民歌的风格特点:轻柔、细腻。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优美的江南民歌《箫》,希望同学们课后还能去聆听更多的江南民歌!” 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入手,快速进入课堂的情境之中,为后面充满兴趣的学习歌曲,表现歌曲情绪做铺垫。哼唱高声部旋律,达到了发声的目的,也为之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在学唱歌曲的时候,从演唱歌曲骨干音入手,再通过玩游戏的方式,师生合作一起唱谱,层层递进,让学生体会到唱谱的乐趣,从而掌握歌曲的旋律。歌曲学习的“重点”是唱好歌曲,不断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体验音乐情绪,表现出歌曲的江南风味。本环节是将教材中提供的二声部练习作为歌曲尾声,通过这种循序渐进,层层递进的方式,大大降低了二声部合唱的难度。 教学后记 本节课的课堂始终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引导,让学生不断去思考、去探索与发现,从而攻克难点,获得新知识。学生平时学的歌曲风格大多是欢快活泼的,婉转抒情的江南民歌,可能较难掌握这种风格,教师通过欣赏江南风光图片,聆听代表乐器箫的音色,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细腻柔婉的风格,更好地表现歌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